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和全球合作伙伴每年于5月31日举办世界无烟日活动,借此一年一度之机促进就烟草使用和接触二手烟雾的有害和致命影响提高认识,并劝阻使用任何形式的烟草。2019年的无烟日主题确为“烟草和肺部健康”,旨在提醒公众加强对于“烟草制品使用与肺病疾病关联性”的认知。
2019年世界无烟日运动目标
改善肺部健康的最有效措施是减少烟草使用和对二手烟雾的接触。但是,在一些国家,普通大众,特别是在吸烟者中,对吸烟和接触二手烟雾给人们肺部健康造成的影响认识低下。尽管有确凿证据表明烟草对肺部健康造成危害,但仍然低估烟草控制对改善肺部健康的潜力。2019年世界无烟日将在以下方面提高认识:
吸烟和接触二手烟雾带来的风险;
了解吸烟对肺部健康的特殊危害;
烟草引起的全球肺部疾病死亡和患病的严重程度,包括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肺癌;
关于吸烟与结核病死亡之间联系的新证据;
接触二手烟雾对不同年龄组人群肺部健康的影响;
肺部健康对实现整体健康与福祉的重要性;
主要受众(包括公众和政府)为减少烟草对肺部健康造成的风险可采取的可行措施和行动。
无烟日的主要目标是减少烟草使用和对二手烟雾的接触。目标是好的,但是实现起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就拿我国来说,中国有3.5亿烟民,让烟民们都戒烟,可能吗?有没有更实际一点的方法呢?其实,笔者认为,从理性角度出发,合理地建设文明吸烟环境,让烟民在吸烟室吸烟,反而有助于实现减少民众对二手烟雾的接触。
为什么这么说?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他们担心的点无外乎烟民在吸烟过程中产生的烟雾有可能影响周围人群的身体健康、在公共环境吸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和负面影响,他们的主要的诉求是获得一个干净无污染的工作生活环境。究其根本,抵制“二手烟”的背后是保障自身健康的心理需求,并非全面打击吸烟人群。
而站在烟民的角度上去思考,不受打扰且整洁舒适的吸烟环境乃至场所才是其真正需求点所在。但是在日益严苛的控烟环境下,烟民不仅缺少正常的吸烟环境,更不用谈及舒适度等高阶需求,不受尊重已成为吸烟者面临的常态。
由于目前室外吸烟环境建设的落后,以及控烟方面政策的“一刀切”,比如北京上海关停机场、火车站吸烟室,烟民只能偷偷在角落吸烟,这也加剧了非烟民抵制“二手烟”的认知。但其实,烟民的素质和公共政策是否友好、公共设施是否到位密切相关。很多人吐槽二手烟危害,抱怨烟民不顾他人感受,不否认有部分烟民素质不高,但这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完善公共设施、改良公共政策来解决。
文明吸烟环境建设才是实际之举
人是环境的产物,社会环境不仅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在物质环境方面,由于市民的生活习惯以及其他种种原因,烟草行业没有来得及重视消费者包括室内外吸烟室、吸烟点等消费环境的建设。另一方面,伴随着世界控烟浪潮的扩大和控烟立法直接改变了卷烟消费的制度环境,也对文化环境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明明卷烟是合法的商品,消费者选择吸烟也是自己的正当权利,烟草行业也为国家财政贡献了巨大的税利,但是社会舆论却紧紧抓着烟草行业不放,只要是批判烟草的声音,似乎总能得到无条件的支持。从这个角度来看,在舆论场上烟草行业可谓是弱势的一方,有理也不便说出口。根本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快速铺开的禁烟条例与国民日益重视度,另一方面却是跟不上节奏的吸烟环境建设,此消彼长,一方声音越来越大,另一方声音自然越来越小。
从这个角度来讲,在531世界无烟日来临之际,我们能不能重新审视一下,如何从实际情况出发,真正去改变烟民和非烟民群体的现状?
目前,全国各地在建的吸烟室不少,比如近期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建设的“青城吸烟室”已经有两座开始投入使用了。吸烟室内部配备大批智能设备与系统,例如:智能感应点烟器、烟蒂收集器、静电除霾设备、储存式烟灰缸、电子显示屏以及新风系统和净化系统等。人们在吸烟室吸烟后,烟雾并不会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而是通过设备把烟雾里的小颗粒、微尘净化,再通过新风系统净化室内空气,补充新风。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要建A类的即带厕所功能的吸烟室16座,B类的16座,还有C类的,一共要在全新城区投放120座。车站、机场、商场以及学校周围安装A、B类的吸烟室,在一些公共场所安装C类的吸烟室,还要在大街小巷设置投放2200个灭烟柱。除了这两座已经投入使用的B类吸烟室之外,其他吸烟室正在逐步有序建设中。
结语:随着社会发展,人民文化素质和健康观念逐步提高,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应该从操作层面实事求是地引导烟民文明吸烟,而不是进行一刀切。控制吸烟的危害完全有必要,但是在立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使得各方合法利益和权利得以并存,既保护不吸烟者的权利,也要照顾烟民的生理心理需求。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