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按照我们王姓辈分,王方节是我的叔叔。他今年刚过49岁,现在已经拥有一个占地面200多平米的“方节超市”,一个占地600多平米的茶叶加工厂和一个占地800多平米的蚕茧烘干站,固定资产总额估计达到600多万元以上,在他所在村子堪称首富。他20多岁开始经商,回想30多年的经商历程,其间既有快乐也有无限的艰辛,有坦途也有坎坷,正所谓酸甜苦辣样样不缺,谈起自己这么多年的经历,可以看得出王方节的脸上幸福和无奈并存。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追寻他的创业足迹,一起品味他的人生百味。
百多块银元起家创业
1988年春,那时改革开放政策日益成熟起来,在我们农村也已经完成田地包产到户的工作,政策允许个人经商致富。在农村人们的致富观念也开始逐渐形成了,但是毕竟农村经济太落后了,有些人虽想致富却苦于没什么门路,或者没有经济做后盾支撑,于是只得加入南下打工潮,但是没有过硬的技术的农民即使常年在外也赚不了多少钱。而对于王方节来说却是幸运的,因为他的父亲给他留下了170多块银元。初中毕业的王方节,脑子很灵活,他没有将这些银元视为传家宝舍不得动,而是将其以每块28元的价格兑换近5000元,以这些钱作为本钱,开了一家零售店,这事在当时也曾经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有人骂他傻:“抛却珍贵家产,日后银元价格肯定要上涨,现在兑换必亏无疑。”也有人说他精明:“盘活不动资产,只要精心打理小店,日后收益回报肯定不错。”王方节听了这些议论,感到身上有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他细细一想:“是啊,这些银元是父辈辛辛苦苦攒下的血汗钱呀,我岂能随随便便对待呢?一定要好好地待之。”于是从那时起,王方节就想到一定要好好地干,开创出属于自己人生的一片新天地!他认认真真地做好零售每一环节,很快赢得了较好的声誉,吸引了众多村民的光临,小店生意红红火火,随后他也赢得了同村一个美丽姑娘的芳心。
脚踏实地求发展
结婚生子之后,王方节品尝到小家庭生活的甜蜜,但他没有沉浸在小家庭的幸福之中,相反更加注重小店经营,因为这小店承载着全家人的生活来源。他开始趁势而上,扩大经营,将店门面积扩大并改名为“方节超市”,增加烟酒日用消费品的数量,在经营好超市同时,还思考着如何纵向深层发展。2000年前后,他敏锐地发现蚕茧价格波动很大,而周边农户大面积种植蚕桑,但是却要等县城经销商来收购蚕茧,这些经销商有时故意压低价格,从中谋取暴利,严重影响农户养蚕积极性。王方节通过亲友和江浙客商联系了解到,其实只要将蚕茧烘干后运到江浙去卖,利润相当可观。于是脑海中迅速有了想法,办蚕茧烘干站。2001年春,在征得妻子的同意下,一个投资50万余元的一个占地800百多平米的蚕茧烘干站建成。这样既解决了当地农户卖蚕茧难的问题,同时又为自己增加了经济来源,他尝到正确经商决策的甜头。此时,连当初骂他傻的人也不得不佩服他的精明和能干,在他面前承认自己鼠目寸光,惹得他哈哈大笑。但是王方节依然没有停止自己的梦想,没有满足于现状。2009年,他又投资100多万元兴建了一个占地600多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这几年,个人财富也一年一个台阶,令当地村民刮目相看。
爱心奉献美名传
尽管王方节富了,但是没有一点霸气和傲气,相反他始终和邻居和蔼相处,和村民关系十分融洽,深得当地村民的喜爱。尤其可贵的是自己富了,却不忘回报社会,回报家乡。2002年他个人捐资3万元改建村小;2003年在实施村路硬化工程中,他捐资5万元;另外从2004年开始至今,每年都拿出2万元资助村里贫困大学生,此举赢得村民普遍赞誉。王方节总是微笑着说:“我的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给一双儿女也留有一定的资产,但我不会将所有的资产都留给他们,今后他们也都得靠自己去创业,去挣钱,去生活。我今后还将继续为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做点实事。”言为心声,听着这个创业者的心声,我也感动得留下热泪。是的,在当今社会里,王方节虽算富有,但比他富有的大有人在,又有多少能像他这样具有爱心呢?大爱无疆,爱为社会充满温暖,驱走严寒。我想王方节的爱心温暖着许许多多的人,愿这些受爱者能传承爱心,一起努力,为共同构建一个温馨和谐的社会大家庭做出自己应有贡献!
衷心祝愿方节叔再接再厉,创造更多佳绩!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