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新华网报道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此前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多地以实际行动落实控烟精神,产生良性连锁反应。一些省市召开“无烟两会”,有领导干部开始戒烟,机关事业单位在办公场所设立禁烟标识、撤走烟灰缸,取消吸烟区,公务接待时,不提供香烟服务。控烟好声音不断传来,颇受网友热议。
控烟通知带来良性连锁反应
“禁烟令”出台几个月以来,机关事业单位的控烟工作有了明显变化。
2月份在甘肃兰州召开的“两会”上严禁吸烟。在会议场所、代表和委员居住的宾馆及餐厅等场所随处可见禁烟标志。所有代表、委员及所有工作人员要做到,不在公务活动吸烟,不在室内场所吸烟。
兰州市政协办公厅行政处处长张旭东介绍,会议拒绝所有形式的烟草赞助,拒绝将烟草制品作为礼品送给参会人员,实现百分之百无烟。
“禁烟令”一出,让很多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和自控意识明显增强。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一名姓杨的干部表示,为了响应政策,他撤掉了放在办公桌上的烟灰缸。“控烟确实能够维护基层干部的形象。同时,可使他人免受二手烟的污染,家里老婆孩子也都高兴。”
甘肃一位基层干部表示,以前政府公务接待时,会提供香烟,开支变相地计算在餐费里由公款支付。现在有了规定,谁还敢违反?他坦言,有些“烟枪领导”虽然还在办公场所吸烟,但抽的烟已不是高档烟。
“买烟的不抽,抽烟的不买,这是天价烟的真实销路。”兰州市城关区一家烟草销售商透露,以往春节前夕,香烟日销售额能达到5000元以上,现在每天则不足2000元,店里销售额因高价烟无人问津下滑。
西安市北郊一家烟酒专卖店老板孟刚说,自中央政策出台以后,他店里高档烟的销量明显下降。“像中华、苏烟等高档烟最受影响,有几个机关单位定点在我这拿烟,但凡单位有个聚会就拿十几条,现在这几个单位买得很少了,有些个人来,最多拿一两条。”
“禁烟令”促控烟反腐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杰认为,领导干部在公共场所带头禁烟,会极大促进公共场所无烟环境的创建,保护人民群众在公共场所免受烟草烟雾的侵害。
杨杰介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现有3亿多吸烟者。2010年,我国死于烟草相关疾病的人数已达140万人,预计到2030年达到300万人。
我国于2003年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约定中国应于2011年实现所有室内公共场所等100%禁烟。但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法律支持,禁烟工作屡屡受挫,效果甚微。
一位不愿具名的法律工作者表示,一些地方政府在制订地方性控制吸烟立法时,面临巨大压力,“毕竟会触动一些烟枪领导干部的利益,往往难以通过。有了中央的这份刚性要求,将会有效推进我国控烟履约的进程。”
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谢雨峰表示,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表示出中央在整顿“四风”方面的决心,进一步细化了整顿的方向。天价烟的出现,实际上是奢靡之风的体现。领导干部带头禁烟有助于遏制烟草背后的行政腐败、以权谋私。
兰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李晓灵表示,控烟通知的出台再次表明了党中央整顿干部作风的决心。领导干部带头起示范作用,修正自己的行为,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树立在广大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改变干部作风。
期待刚性措施助力控烟与反腐
多位群众对政策的落实也表示了担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难免有人钻漏洞,比如将好烟装进普通烟盒里,继续抽天价烟。”
西安市人大代表联络处处长张庆东说,中央的政策完全符合《公约》的要求,这些年中国在执行《公约》方面做得不好,领导干部应该有带头执行的意识观念。虽然近年来在会场上抽烟的干部少了,但要彻底控烟,还需要一个过程。
李晓灵表示:“公众的担忧是合理的,也都拭目以待落实情况。”
谢雨峰表示,控烟政策要落实,相关措施亟待细化。例如规定在公共场所吸烟所要受罚的数额,明确违规成本;或者在公共场所设立专门的吸烟区,方便部分烟瘾较重人群的需求。
也有些干部群众对控烟政策的“一刀切”存在看法,凸显了控烟问题的复杂性,有待长效机制解决。
杨杰认为,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的关键在于落实,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和监管制度,对违法违纪的领导干部敢于处理。同时,加强对控烟通知的宣传,让每一位公众都知道和了解通知要求,社会齐抓共管,建立强大的社会监督网络。
“更重要的是,政府办公场所要带头积极创建无烟环境,给社会做出良好的榜样。为了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应尽快出台国家级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法,建立有效执法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杨杰认为。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