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刚刚完成驻村扶贫交接工作的戴冕,回到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韶关卷烟厂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对于他的回归,同事们给予了热烈欢迎。
2010年大学毕业进入韶关卷烟厂后不久,戴冕就踏上了驻村扶贫的路,这条路一走就是8年多。8年多来,他帮助韶关南雄的3个村近200户贫困户脱了贫,用责任和担当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
岭下村的“家”
从南雄市区乘坐大巴,往东南方向行驶30公里到达南亩镇,从南亩镇需要再次转乘摩托车才能到达岭下村。2010年到2012年,戴冕在这条路上不知往返了多少次。
挨家挨户走访贫困户、调研贫困情况、了解致贫原因,戴冕很快就熟悉了岭下村的情况,他和对口扶贫工作队的成员根据岭下村的实际情况,帮助53户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定期发放鸡苗、肥料,带动贫困户自家种养。同时,他们还在村里设立集体养猪场,通过外包的方式,每年收取租金4.5万元,用来增加村集体收入。
蔡盛长是岭下村秀洞村小组的贫困户,一家4口人,妻子因病丧失劳动能力,两个孩子一个上初中一个上小学。蔡盛长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因为要照顾生病的妻子和上学的孩子,无法外出务工。不愿等、靠、要的蔡盛长想在家发展蛋鸡养殖,于是向扶贫工作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戴冕和驻村工作队的同事为蔡盛长申请了3500元的鸡舍建筑补助,同时为其提供100只五黑鸡苗及配套饲料,让其零成本发展家庭蛋鸡养殖。仅一年时间,蔡盛长销售鸡蛋的利润达1万余元,从一个连孩子学费都要发愁的贫困户,变成了全村瞩目的“养殖明星”。
此外,戴冕和工作队同事还帮助岭下村发展起茶叶和油茶种植等产业,完成了村道硬化和乡村绿化,帮助村委会募集资金入股发展水电站,实现了可观的长期分红收益。
扎实的帮扶工作和出色的脱贫成果,让戴冕脱颖而出,获得韶关市政府颁发的“2012年韶关市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优秀个人奖”。
如今的岭下村早已脱了贫,戴冕有时还会回岭下村看看。在村党支部书记张帮兵眼中,戴冕早已是家人,他说,村里人最开心的就是戴冕能“常回家看看”。
小坑村的“路”
直线距离南雄市区十几公里的小坑村位于古市镇,是个典型的山村,通往小坑村的路就跟村名一样,坑坑洼洼,险峻难走。
弯曲盘绕的山路,夹在悬崖和峭壁之间,山中时常弥漫的大雾,经常导致路上的能见度不足50米,即使是技术娴熟的老司机开车也要小心翼翼。
戴冕至今还记得2013年第一次到小坑村的经历:“一路就像坐过山车一样。”
初到小坑村,眼前的景象让戴冕不禁心里发紧:村委会的办公室破败不堪,村民靠种养水稻等作物和养殖少量禽畜自给自足,村里少有的成片的平整土地上种了些烟叶,烤房也十分简陋。从视野最开阔的地方放眼望去,四周都是大山。
由于没有像样的道路,村民难出,物资难进。
路不通财不通。在小坑村逐户走访的戴冕,听到村民们呼吁最多的就是“搞一条能走的路”。为此,他为小坑村提交的帮扶方案,首先就是村路硬化工程。
从2013年到2015年,戴冕与村委会干部一同奔走,向当地交通部门争取来了村路硬化指标,再协调镇政府联络资质过硬的工程队,将小坑村的所有主干道和自然村道全部硬化。
不仅如此,村里到山上竹林场的车行道也打通了。以伐竹为主业的小坑村,正式告别了“竹靠两手扛”的人力运输时代,一条连通大山内外的“好走的路”终于诞生了。
有了“好走的路”,戴冕帮助小坑村落实危房改造补贴,及时修缮危房,建造了现代化的烤房,还修建了篮球场和健身器材场地。如今,小坑村的村容村貌大大改变了,村民们外出求学和务工的意愿大大增加,家庭收入提高了,思想也更加活跃起来。
一直对旅行感兴趣的村民张金牛,由这条路走向了更远的世界。他将家乡的美景、旅途中的风光冲印出来挂在自家客厅的墙上,旁边则放了这些年用过的各种相机以及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当他得知戴冕回村里的消息后,专门邀请戴冕一定要去看看他的作品。
邓坊村的“美”
邓坊村当时贫困户有58户20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8%。因病、因学、因残、缺技术、缺劳力,是这些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
“输血”还需“造血”。把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注入贫困户、贫困村自己的土地,形成助农增收产业链的完整闭环,才能彻底帮他们脱贫。了解每一户贫困户致贫的原因,熟知他们的心头痛点,总结出他们的能做与不能做,成了戴冕的首要任务。
在戴冕驻邓坊村扶贫的2016年,恰逢广东中烟建立了层级完整、分工明确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驻村工作队体系,由公司领导和部门负责人指导,除各级财政帮扶资金外,还努力扩大自筹资金规模,为驻村工作队的各项扶贫措施提供保障。
有了这一坚强的后盾,戴冕的驻村工作更加顺畅了。在驻邓坊村扶贫工作组组长、广东中烟原料供应中心副总经理罗岩峰的指导下,他按照“精准到户、一户一法”的要求,结合每一户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脱贫措施。
邓坊村贫困户徐尔寿一家3口人,徐尔寿和儿子徐湖南身患残疾,妻子也因病无法劳动,一家人生活在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土砖房中,家徒四壁,每逢雨天屋顶还漏水,日常开支全靠低保金维持。
戴冕和工作队同事们为徐尔寿一家申请了2016年的危房改造指标,当年年底,徐尔寿一家就搬进了新房。
2017年,广东中烟为进一步改善贫困户的家居环境,为像徐尔寿一样的贫困户配备了洗衣机、电视机、沙发、电饭煲等家具家电。
为进一步增强帮扶对象的“造血”功能,让他们不仅脱贫,更要致富,在戴冕和扶贫工作队前期调研基础上,2017年,广东中烟决定投资开发邓坊镇泉水谷漂流度假村,让邓坊村村民成为度假村的股东,并联合邻村里元村,发展里元生态园旅游项目,形成扶贫产业集群。同时,200亩的沃柑种植产业也实行外租,分红全部发放给贫困户。
2018年年底,邓坊村58户贫困户200人已全部脱贫,村集体收入是帮扶前2015年的11.6倍。
“等这些‘造血’项目建成后,贫困村将变成美丽乡村。”戴冕为村民们描述着邓坊村的美好未来。
“经历即财富。”戴冕说,这是他最喜欢的一句话,8年多驻村扶贫工作中收获的点点滴滴让他觉得弥足珍贵,面对全新的工作,他依旧会初心不改,步履不停,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