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烟花三悦公众号报道 笔者一直坚持认为,滴滴和Uber走到一起,不只是因为“烧不起”,“烧不下去”,而是“不愿烧”、“烧了没用”。
从相生相杀直到相爱相依,再到最后相行相伴,滴滴和Uber就这样一步步把拔刀见血的商战片拍成了卿卿我我的爱情剧,让我等吃瓜群众大眼瞪小眼又应接不暇,只叹剧情难料、世事无常。
看似突然,实则必然。
因为拥有网约车使用意愿,同时又具备网约车使用能力的用户,已经被滴滴、Uber 以及早成炮灰的快的们吸纳得差不多,能用的想用的会用的早都用上了。换句我们更熟悉的话,就是网约车早已从增量争夺进入到存量切割,过去面对的是还没有使用过网约车的潜在用户,而现在是要花更大的代价去让Uber的用户使用滴滴,或者滴滴的用户选择Uber。更高的成本,更大的代价,换来的不过是此消彼长、你难我苦。
所以滴滴和Uber一边你喷我骂、继续干仗,一边暗送秋波、眉目传情。
要知道被这俩混小子拉进来的背后金主们,早就恨不得鸣金收兵签订攻守同盟,以前一直硬撑着往前走,不过是对市场继续成长抱有幻念,不放弃以时间换空间去做一家独大,现在看清了有限重组的得不偿失,巴不得早日脱离这看不到头的血拼苦海。态度上的前后之别,不过是利弊权衡的结果。
可问题是,如果没有交足学费,我们往往不大相信这些道理。
比方说,今天的烟草行业就面临着类似的局面,天然的增量早就已经见顶,“需求拐点”不是将来时,而是现在时、进行时,并且随着控烟过激化、极端化而呈现出放大和加强,再加上结构提升的动力与势能都有所减弱,存量切割的残酷性,有限重组的贡献度,都没有按照我们之前的预期在走。这就带来尴尬而棘手的多难局面,在大家看似竭尽所能、各显神通的背后,产业层面调控难、效率低,企业层面投入大、效果差,形成了重复投资、资源浪费,而且还透支和伤害了零售客户的信心与利益。
这些麻烦在某种程度上制造了阵脚的自乱,以及因为同质化而放大的竞争无序与重复浪费。
还是先来说同质化这个由来已久且愈演愈烈的问题。本来消费者希望得到的是一个春天,而我们却只是提供了一朵又一朵的塑料花,看起来摸起来闻起来几乎一模一样。不管是之前的品类热,还是一阵风、一阵雨一样的短支、爆珠、细支概念,品牌花了很多心思让自己不一样,但在消费者那里不过都是一个样。这种同质化带来了两个方面的破坏,一个是快速地透支新的技术、样式、概念和形态,往往是短时间就迅速的烂大街;另一个是品牌变得越来越像与不像,越来越像别人家,越来越不像消费者心智中、想象中的“那个自己”。
对于整个产业而言,同质化更大的破坏在于竞争的无序和资源的浪费。一边是成熟产品的市场不断地被蚕食和萎缩,以更大的成本和代价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又无法真正顶上来,不过是被消费者看作是换了马甲,大部分躺在了零售客户的柜台上;另一边是为了弥补成熟产品的下降,刺激新产品的上扬,大家又不得已加大市场投入,用越来越高的投入获取越来越低的回报,同时瓦解了我们苦心经营而来之不易的市场秩序。这不是对大家的诋毁,或者草率的否定,而是还原仅仅还只是局部还原市场的无序与无奈。
同质化撞上存量重组,或许就是当下的艰难之源。
所谓好的商业,一个是通过自然的增长,另一个是用更低的成本获得更高的回报。在第一条路已经被证明“此路不通”之后,后一个选择的必然性与必要性自然就凸显出来。我们当下所需要反思的就是,哪些是无效的投入,哪些是重复的投入,哪些是可以优化的投入,哪些是需要控制的投入。除了对同质化加以控制,在市场准入、资源投入等方面坚决踩下刹车之外,当务之急需要更深层次的动作来校准和调整竞争的强度与质量,有效降低存量充足的成本和消耗,不能为了企业层面的此消彼长来伤害产业层面的长远可持续。长远地看,就是如何更好地发挥好体制的优势,而不是自己把自己带入体制的桎梏与束缚。
对于一个靠烧钱来给司机和乘客发补贴的市场来说,补贴结束了,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一切都结束了。司机们少了补贴,赚得也就少了,自然失去了满街趴活儿的积极性;乘客们觉得越来越贵,“专车便宜服务好”的幻觉日渐破灭,有些人回归出租,有些人回归地铁——因为到后来,滴滴和Uber为了抢占市场,大都背离了之前的战略初衷,这种徒劳式的竞争终会结束——而现在,走到一起的滴滴和Uber,在放下补贴这把屠刀之后,首先需要的就是挽留那些心有旁骛的用户,然后用服务和便利性来做优网约车这块蛋糕。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既没有“中或最赢”的盲目,也没有“或有转机”的侥幸。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