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近期,在全国烟草行业“创建优秀基层单位活动”中,西昌分厂被中国烟草总公司授予“2012—2014年度烟草行业卷烟工厂标兵单位”称号,成为烟草行业九十多家卷烟工厂中获此殊荣的11个厂家之一。作为一个年产量30余万箱卷烟的小规模生产厂,该厂是如何在短短几年内逐一优化“创优”指标,跻身行业标兵工厂前列,与行业众多规模型大厂并肩而立的?带着这样的疑问和思考,笔者就川渝中烟西昌分厂“创优”工作的成功经验和突出成绩进行采写,并以此为西昌分厂建厂30周年献礼!
西昌分厂持续推进管理创新工作
在四川南部大凉山,有一个星光闪耀的名字——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距离卫星发射中心往南不足70公里的地方,就是川渝中烟四川公司西昌分厂(原西昌烟厂)所在地。该厂自1985年建厂以来,在刚刚迎来30周年发展历程的时节,便收获了“烟草行业标兵单位”荣誉称号。透过这份沉甸甸的荣誉,笔者探寻到该厂发展致胜的密码之一——管理创新。一定程度上说是管理创新成就了西昌分厂,也是管理创新发展了西昌分厂。
阵痛,注入管理创新的强劲基因
历史伴随着烟草行业的发展进入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肩负着“凉山经济发展命脉”的西昌烟厂,由于税制改革以及市场经济的强劲冲击,一度陷入了滞后发展的危险境地。2001年7月22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国家计委报告上作出“把西昌卷烟厂整顿好,把效益搞上去”的重要批示,工厂进入历时三年的“思想、机制、管理、产品、作风”五项工作整顿期。
伴随着整顿工作的“断腕之痛”,负重拼搏的西昌烟厂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不改革就受穷,不创新就死亡”。历史为西昌分厂注入了改革创新的强劲基因,一场关系工厂命运前途的重大变革正在全厂上下深刻酝酿。
机遇,迎来管理创新的欣荣曙光
2004年,不断摸索前行的西昌烟厂迎来了行业改革重组的历史机遇,2006年西昌分厂成为川渝中烟所属川烟工业公司下设生产分厂。沿着公司改革发展的既定方向,西昌分厂拉开了变革创新的历史序幕,确立了“瞄准行业先进水平,导入企业先进理念”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制造水平高、员工素质好、管理有特色”的愿景目标。新任厂长周冰形象地说:“西昌不能总把眼光盯着自己看,要跳出烟草看烟草,跳出分厂看分厂;放眼望去,谁看的最远,谁就最有希望”。
2009年-2011年,在原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的亲自关心下,西昌分厂进行了历时三年、投资12.7亿元的整体技术改造。面对全新的发展机遇,周冰厂长满怀豪情地说“抓住一次机遇、促成一次飞跃,错失一次机遇,落后一个时代”。在周厂长眼里,不仅要抢抓机遇打造分厂过硬的“硬件装备水平”,而且要抢抓机遇打造与“硬件装备水平”相匹配的一流管理等“软实力水平”。正是在这种软实力需求的强力驱动下,不乏创新精神的西烟人用前所未有的智慧和力量驱动了分厂跨越发展的全新引擎,加快步入“设备技术一流、工艺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效率一流”精品企业和“凉山民族工业示范窗口”的发展路子。
追赶,引爆管理创新的全面实践
观念引领行动,目标决定高度。一路前行的西昌分厂一旦坚定了快速追赶的目标,便全方位导入各类先进理念,掀起了一场管理创新的深刻变革。
标杆管理统全局。“举智聚力探索行业标杆之道,跳起摸高欲展跨越发展之志”,这是对西昌分厂“标杆引领软实力工程上水平”战略理念的生动诠释。2010年正式启动标杆管理项目,明确了标杆管理的核心管理地位,把“标杆管理”作为统领各项工作的核心理念和根本方法,推动基础管理大变革、大创新。具体工作中,分厂立足“全层级瞄准行业标杆、公司标杆、部门标杆、班组标杆和个人标杆,全方位追赶行业数据标杆、技术标杆、管理标杆和文化标杆”的工作定位,通过组织构建、机制创新、教育培训、管理咨询、学习取经等多形式开展探索实践,形成了每年实施标杆项目的新常态,仅2010年便实施了71个标杆项目。
“主题年”活动铺新路。为更加有力地打好管理创新攻坚战,分厂坚持每年确定一个管理主题,不遗余力地开展“管理创新年”、“管理质量年”、“管理效率年”和“激情效率年”主题年活动,深挖管理短板,积累管理经验。其中,2008年-2009年的主题年活动,实施创新项目63项,有力激发了各基层部门管理攻坚的“兴奋点”和“比拼力”,攻破了“ZJ17维修标准化管理”,“烟叶降耗”、“产品质量过程控制”一大批重点项目;2010年-2014年的主题年活动系统提升了生产保证效率、资源利用效率、整体管控效率、整体和谐力、职工整体素质和技改建设效率,极大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工作质效。
项目制活动疏通道。项目管理作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前景的现代管理工具,其在加强工作计划、缩短工作时间、降低工作成本以及提升工作质量方面的突出优势已经为现代企业所广泛接受和高度发挥。近年来,西昌分厂将“项目管理”视作各类“管理梗阻”的疏浚工具,尝试将其引入到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中,将最具挑战性、创新性的难点、重点和“瓶颈性”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列入“管理项目”集中攻坚,从生产制造、提质降耗、节能减排以及基础管理等各领域推动分厂工作再上新台阶。据统计,仅2008年至2009年两年间,分厂共立项并纳入项目制管理的各类项目104个,项目完成率达到90%以上。
标准化管理促规范。分厂坚持“标准立企、创新兴企”的理念,因地制宜引进各类“标准化”管理模式,形成多模式竞相应用的生动局面。“全面质量管理”加快推进分厂制度标准建设、工艺质量建设和管理质效建设,在生产质量、工作质效和规范管理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全面预算管理”从年度预算进一步细化到月度预算和周资金预算,确保了分厂资金合理配置,有效控制了资金运行风险。“TnPM体系”在推行ZJ17卷接设备、ZB45包装设备及制丝设备标准化维修和标准化操作,提高设备运行效率等方面展示了高量能。“持续改进工作”大力推进六西格玛、QC和科技项目。2008年-2014年实施六西格玛项目44个、QC项目73项、及时性改善项目23项,其中4项获得中质协优秀项目奖,获得专利21项。“EHS体系及安全标准化建设”在体系文件完善、危险因素控制和安全措施落实等方面作出了切实努力,分厂获得四川省“安全文化示范企业”。“6S现场管理”积极参与国家局九大课题之一的“现场管理”标准文件过程设计,参与形成《卷烟工厂6S管理规范》技术成果,在国家局组织的现场管理互评检查中,一举达到5星级标准。“专业化分工”紧扣“管理平台上移,管理视角下移”的总体要求,重点实施工艺质量管理、财务核算、安全管理和设备信息等职能归并和统一,减少了管理层级、提高了反应速度。“班组标准化建设”深度对接行业《卷烟工厂班组建设规范》,建立制丝“精益操作”、卷包“精智管理”、动力“聚能保障”和设备“技师创新”四个班组工作室。锅炉班组及班长被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授予“百强班组”和“百强班组长”的称号。“精益管理”工作把精益思想、精益方法、精益流程和精益目标融入到生产管理全过程,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2014年分厂确立“精益强基,文化强厂”工作方针,积极导入精益管理理念,并进行生产、质量、设备、物资、安全等6个领域的试点工作,2015年将精益项目拓展到16个。
冲刺,催生管理创新的丰硕成果
行业“优秀卷烟工厂”创建活动发出了深挖短板、查找差距、追赶先进的冲刺号令。为此,周厂长提出了“巩固提升成果、不断克服短板、牢树创新意识、跳起勇创新高”的要求。
“创优”过程中,西昌分厂自拔高目标、自加大压力,以“目标层级构建”为切入点,不断拓展管理渠道,逐步形成333”的目标管理模式:在目标体系设计中体现“3个结合”,把创优目标与基础管理相结合、与行业标杆相结合、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始终把公司下达的目标确定为最基本的、必须完成的目标,而把行业“创优”和“对标”指标确定为最关键和最核心的目标。在目标指标设计中体现“3个坚持”,坚持将13项经济技术指标纳入部门核心目标进行管理;坚持将创优指标分解的细项支撑指标纳入部门基础管理;坚持指标间的协调和部门间的配合,确保创建工作的持续性。在目标分析中体现“3个着力”。着力强化“创优标杆”的宏观分析,有针对性弟地将公司各分厂的月度数据融入到94家卷烟厂的最新数据,实时掌控工厂在公司及行业的差距;着力强化“短板及可改进项”的微观分析,运用“数据挖掘和预测分析”等理念,深度剖析各项指标背后的延升空间,解决创优目标的“瓶颈”问题;着力推进“基础目标”的相关性分析,滚动提取基础目标库中的指标项,确保基础管理水平更上台阶。
通过“333”目标管理模式的实施,极大激发了部门和职工赶超目标、追求创新的热潮,分厂创优指标逐年大幅提升。2012-2014年分厂连续3年获得川烟工业公司目标考核(经济技术指标)第一名,创优对标指标综合评定川渝第一名。2014年,在行业13项创优经济技术指标中,8项指标进入行业前30位,10项指标优于行业平均值。
纵观西昌分厂管理创新的演进历程,其中充满着艰难与曲折,而每一项创新理念的导入和实践也不乏挫折与冲突。然而,素以“不甘人后、勇争第一”精神为尚的西烟人,凭着一股“敢打硬仗”的不懈冲劲和“能打胜仗”的坚强自信,始终奋斗在“一流卷烟工厂”的征程中,引领分厂发展建设一路远行。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