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摘自《中国烟草》
从普通的农民,到成为烟叶合作社的领头人。从自己摆脱拮据的生活,到带领全村奔向小康……来自重庆市丰都县南天湖镇梨地坪村的全国劳模谭登林,用了整整30年的时间,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一个村子的命运。
合作社的领头人
2015年4月2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召开,来自重庆市丰都县南坪烟叶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经理谭登林受到表彰。
浓眉短发,颧骨深凹,满脸皱纹,尽管今年才53岁,与烤烟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谭登林脸上写满了沧桑。梨地坪村的村民说,这些都是谭登林为村里的烤烟事业操劳的结果。
南坪烟叶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3个镇、7个村、19个社、188户烟农,共计5385亩的专业化服务。作为南坪烟叶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的经理,谭登林要负责起垄、机耕、植保和处理不适用烟叶等一大堆事务,还要分片负责南天湖镇1、2、3社的专业化服务。
在不同季节的农时,谭登林都会一大早从家里骑摩托车出发,到烟农的地头一待一整天,帮助他们起垄、机耕、植保、处理不适用烟叶。
“他的片区,各项专业化服务都很扎实,工作一直走在前头。”提到谭登林,南天湖烟点的技术员们由衷地伸出大拇指。
在集中育苗的时候,谭登林负责2个育苗点和7个育苗中棚。这个规模的播种育苗一般情况下需要150天,而他只用了110天就能完成。
“他负责的片区提梗质量好、进度快。在他那里,当前已经开展移栽有两三百亩了,别的地方才刚刚开始。”南天湖烟点点长罗钧钊说,“谭登林对新技术的要点掌握快,新政策也吃得透。下乡做烟农们的工作,动员烟农的速度快,烟农的积极性还高。”
得益于专业化的服务,烟农减工降本很明显,种烟也轻松多了。五十多岁的人种烟也不觉得累,村里的烟农种烟面积最少都是20亩。
在烟农得到实惠的同时,合作社也得到快速发展。2013年年末,在南坪合作社成立六个月后,入股的社员年底每股分红8.9元。一年后的2014年年末,社员们每股分红10元。2014年,南坪合作社又投资60万元开办了生石灰厂和农家肥加工厂。
“服务烟农,减工降本,多元增收”。当地政府对南坪烟叶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样的发展模式是农业合作社的典范,作为带头人的谭登林功不可没。
命运因为烟草而改变
重庆市丰都县梨地坪村,这是一个在百度百科中都没有收录的贫困小村庄。
1986年,24岁的谭登林任职梨地坪村3社社长,适逢政府开始鼓励种烟,他毫不犹豫地做了全社第一个种烟人。
“当时的愿望就是能摆脱拮据的生活”。谭登林说,命运的改变全都源于烤烟的种植。
一开始,没技术没肥料没农药,谭登林怎么种玉米,就怎么种烟。自家留种,自己买氮肥、磷肥,把肥料用水和好后撒在田里,土里挖个洞就把烟苗栽下去,一天下来最多栽了三分地。
一年时间下来,谭登林种烟赚到了1000块钱,是种玉米的两倍。因为找到种植烤烟这条路,谭登林拮据的生活很快就得到了改变。
利用第一年种烟成功的示范效应,谭登林在全社21户人家中,动员了19户人家一起种起了烟叶。镇上办烤烟讲座,谭登林第一个去学知识,回来后又召集社员聚在一起共同学习,大家一起学习讨论摸索,慢慢地积累经验。
慢慢地,3社社员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在梨地坪村中也因为种植烤烟闯出了名堂。
村民的生活因为他而改变
1995年,谭登林任职梨地坪村党支部书记。“婚丧嫁娶吃回肉,逢年过节才置衣”,这是这个贫困村庄当时最真实的写照。在全村花大力气抓烤烟生产,让全村的人摆脱贫困,是谭登林思考得最多的事情。
没日没夜地开会作动员,成为谭登林最主要的工作。在村党支部开党员动员会,在社长家里开社员动员会,在村民地头动员村民种烟。有时候在村民家里开会,往往会开到晚上12点,一个人摸黑走夜路回家,第二天又跑到村民地里,继续给村民做思想工作。
目的只有一个,就想让村民们知道,种烟能挣钱,能“比种玉米更赚钱”。
“好!我们听谭支书的,跟你一起种烟!”越来越多的村民被说动了,谭登林就把大家聚在一起,开烤烟生产大会、开院坝会,把自己种烟的经验心得全都教给大家,村民们种烟的时候,他就跑到地里指导大家怎么施肥,怎么管理。
“当时也没想什么,我是党员又是干部,肯定要考虑大家多一些。当时全村大概有60%的人家都在种烟,大家挣的钱逐渐变多,梨地坪村种烟的气氛也越来越好。”
2003年,贫困的梨地坪村因为种烟出了第一个万元户。随后,万元户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提起谭登林,村上的人总能打开话匣子。
“村上吃水难,他就争取资金铺管道;山上水管坏了,他就爬到山上修水管;拉到修路项目,他第一个卸下石子去铺路”;
“种烟,办畜牧业,办特色农业,他给大家出点子找资金,哪些项目可以做哪些项目不可以做,我们都听他的”;
“谭支书没有坏心眼,就是带头干,也只有他带头我们都愿意跟着他干”;
……
在谭登林的带领下,现在的梨地坪村,既是种烟大村又是养殖大村,2014年,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7800元。
不种烟的人也因为他而改变
谭登林在带领村民种植烤烟走致富路的同时,也没有忘记那些因劳动力缺乏种不了烟也没有经济来源的贫困户。
2002年,梨地坪村3社的谢安和家里突遭变故,谢安和的弟弟意外身亡,留下3个不超过10岁的孩子无人照料。谢安和扛起弟弟的责任抚养起3个孩子,但他的日子也很贫困,一个大人和3个娃挤在一间枯木屋子里衣食无着。
“当时我真的不知道怎么生活,怎么喂大这3个孩子。”谢安和说,那是他人生最困难的时候。
在了解到谢安和的情况后,谭登林立即向乡政府报告,首先支出扶贫资金帮助谢安和盖了两间砖房,然后又帮助谢安和办理了低保。
“那时我一个人拖起几个孩子,种不了烟想养些牛,我就跟谭支书说了想法,没过多久谭支书就给我办下来了3万块钱的贷款。”后来谢安和才知道,谭登林主动做他的担保人,向信用社贷款帮助他买牛搞养殖业。
谢安和家里没米谭登林就送米,没土豆他就送土豆,没肉他就送肉,还给3个孩子塞钱去读书。“我是村党支部书记,是党员干部,这是我的责任。”谭登林的一句“一定帮你”,就这样帮了8年。
“他是一个最好的好人,我一直都很感激他。我们是农民,不是党员,如果是党员就都投票给他,让他一直当支书。”谢安和抱着自己的小孙子激动地说道。
在谭登林的帮助下,谢安和的养殖业渐渐发展起来。如今他养了42头牛、15桶蜜蜂,还种了些玉米,每天去山上看看牛,到地里看看玉米,平时照顾小孙子、养养蜜蜂,生活平静而充实。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