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在线视点 > 管理 > 正文

如何调动内管现有资源发挥工作最大效能化?

2017年11月29日 来源:烟草在线 作者:徐建文
A+ A

  烟草在线专稿  加强内部监管是行业防止触碰卷烟规范经营“底线”的一把利器,根据现有内管编制情况来看,内管资源较为缺乏,如何调动市、县两级现有内管资源,充分发挥内管工作的最大效能和合力,值得大家认真研究与探讨。

  严格卷烟规范经营,是保持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石,是卷烟生产、运输、销售良性循环发展的生命线。严格把住卷烟规范经营的“红线”,坚持杜绝主观故意、组织参与、内外沟结的“三个底线”,切实增强规范卷烟经营的自觉性和紧迫性。

  一、现有内管资源的现状分析

  从内管机构设置来看,还不到十年,时间较短。从职责来讲,主要是针对行业内卷烟规范经营的监管工作。从认识上看,有的单位重视,有的单位还不是很重视,有的单位主官比较重视,有的单位主官还没有引起十分的重视。从人员的配置到位情况看,有的单位人员配齐到位,有的单位找借口人员编制缺少,内管人员均为兼职,县级局内管组长兼职,内管员兼职,工作重心不在内管。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内管资源十分缺乏,工作十分被动的现状。

  二、如何整合现有内管资源,发挥最大工作效能和合力。

  俗话说:工作被动不被动,主要还要看干工作的人员怎么盘活现有资源,发挥自身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整合资源,充分调动可用资源和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使工作效能达到最大化。

  一是实行市县内管资源整合,建立工作联动机制。作为卷烟规范经营的内部监管,市、县两级是实际工作的主要力量。由于行业体制的因素,卷烟在经营和管理方面,具有严重的两面性缺陷,给内部监管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尤如是拿自己的右手砍自己的左手,拿左手断自己的右手一样,左右为难。再根据市、县两级内管人力资源缺乏的现状,更应该大力挖掘内管潜能与可用资源,充分发挥内管机构垂直双重管理的优势,把资源扩大化,市局内管部门可以建立市、县两级内管工作联动机制,必要时采取合署办公的方式。比如:检查市场时,由市局内管部门牵头,到了哪个市场,就带领哪个县级局内管组长和内管人员一起进行走访和调研,核实线索,有重大案件进行核查核实时,可以抽调另外县级局内管人员实施交叉检查;如市级局内管部门因人员不足,工作量大,也可以抽调内管组长等相关人员到机关进行集中办公,突击完成各项工作,尽量整合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工作的最大效能化。

  二是充分利用数据信息平台,发挥数据查询分析功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数据信息平台,发挥信息技术平台的优势,做到减半的人力资源,达到同样的工作效果,也就是所谓的“事半功倍”效果。尤其是内部监管工作,更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营销V6系统,查看营销的策略制定,卷烟单一品牌订货的上限,总订货量的上限,以及与真烟外流品牌的冲突情况。查看本单位零售客户的分级分档情况,是否符合“2-6-2”科学的橄榄形分布,分析是否存在卖大户的现象,通过查看订货面,分析是否存在大户搞“二次批发”的可能;通过查看货款结算情况,看是否存在“一卡多结”和“一卡比刷”等不规范行为;通过查看同一IP地址的订货记录,看是否存在内部人员利用工作便利,进入零售户系统,冒充订货,为他人订货等不规范行为。还可根据内管系统的异常情况报警,进行数据分析,认真研究判断可能发生不规范经营行为的现象,最后再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带着问题走市场,对问题一个一个的核实清楚,并对发现的问题做到及时要求牵涉的相关部门和个人进行整改。这样,就可以杜绝以往“无头苍蝇乱撞”式走访市场,既节约了人力资源,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是发挥零售户的监督作用,盘活内管外部资源。其实,内部监管工作还有相当大的外部资源可利用。比如:在卷烟规范经营方面,是否按营销策略提供货源,奖励零售户的卷烟是否兑现到位,大户有没有实行“二次批发”和低价销售等,烟草内部人员是否存在参与与内外勾结的现象,可以通过对零售户进行明察暗访了解情况,通过“12313”和“400-7900790”投诉电话,建立零售户等社会的监管机制,盘活内外监管资源,把可用资源利用起来,大力加强监督监管作用,努力提高内部监管效能。

  四是落实制度执行的奖惩考核,促进内部监管最大效能。建章立制是抓好内部监管工作的前提,坚决落实制度的执行到位是提升内部监管工作的关键。各级要充分发挥考核的杠杆作用,严格落实制度和对照考核方案规定,对存在的问题坚决整改,对问题严重的该处罚的处罚,毫不手软。对内管工作成绩突出的,该奖励的要奖励。通过考核,充分调动内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内部监管工作效能最大化。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