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引:作风建设要从思想入手,理想着力,努力凝聚成一种精神,内化成一种责任,固化成一种习惯。从“被动严”向“自觉严”升华,从“不敢”到“不想”跨越,使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的优良作风虔诚而执着、至信而笃行。
作风建设内化的是精神、信仰,外化的是形象、行为。作风的优劣,关系人心向背、政党存亡、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党都视作风为生命线,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和推动作风建设。以优良的作风提高战斗力,凝聚向心力,推动发展力,增强免疫力。既彰显了党员干部的党性,又折射出执政为民的宗旨。
把作风建设凝聚成一种精神,成为优良作风的内在动力。人的生活总为其精神所支配,精神产生于生活实际,移译在人的生命中,铸印在人的品格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理念,以“八项规定”、“四个全面”、“三严三实”和“四有”为主要内容,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教育为主要抓手,雷霆之势扫腐除弊,作风建设为之一清,党心民心为之一振。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少数党员干部的作风中还存在不严、不实、不纯的现象。比如:有“圈子”,无规矩;有“任性”,无组织;有“私情”,无公义等等,损害党的形象,危害党的事业。加强作风建设,要凝聚成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
大力推进“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以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为引领,能促使党员干部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坚定政治定力、实干定力、清廉定力。每个人的生命中,总有一种不坠落、不沾污的东西,这就是信仰。做人不能口言是,身行非,更不能口言善,身行恶。纵观历史,不少“健忘”的贪官,重蹈覆辙、以身试法,而招灭身之祸。“脊梁”在信仰缺失中扭曲甚至折断。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不被权力、地位、金钱、私欲所困扰。明代陈继儒曾说:清闲无事,坐卧自如,虽粗衣淡饭,但觉一尘不染。忧患缠身,烦忧奔忙,虽锦衣厚味,只觉万状苦愁。
司马迁也说过:“欲而不足,失其所有欲;有而不止,失其所有有”。应该始终保持一个心如明镜的心境,做一个高尚的人、纯洁的人,气定神闲,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地走完一生,无怨无悔地告慰自己、告慰亲人、告慰社会。努力到达泰戈尔深情吟咏的“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美好境界。
把作风建设内化成一种责任,成为优良作风的人格担当。每个人在踏入社会时,都有一个积极向善的心境和成就一番事业的情怀。这是一种责任,对社会的奉献之责,对父母的感恩之责,对自己的护佑之责,如此,才能行稳致远。厦无柱将倾,人无柱必危,责任就是党员干部的人生之柱。在作风建设中,要有一份责任,不愧社会;要有一种担当,不负重托。
在工作和生活中努力做到“三戒”,戒心:荣华富贵俱是空,奢靡不足恋,舍弃贪欲,“封其心眼,断其诱惑”,君子求义不谋利,争做清廉楷模。戒律:马克思说过:“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律,法也,引申为“约束”。要经常自省自察,“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做到磨砺心志,谨慎而行,克心律己。戒行:先戒已而后律人,崇向简朴,厉行节约,崇向实干,力戒空谈,崇向清廉,力戒贪欲。
为此,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行为既是实践的表现,又是责任的载体。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抛弃一已之利欲、物欲、贪欲、情欲,做到知荣辱,树新风、讲正气、做表率。要有忠贞的为民之心。唐代白居易有众口皆碑的心念;“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史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可有些人,分金恨不得玉,封候恨不授公,欲壑难填,走上堕落。面对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要筑起心中的长城,才能力尽“公仆”之责,食国家之奉禄报效国家与人民。要有不懈的常抓之态。朱熹曾说:“凡天下之事,一不能化,唯两而后能化,且如一阴一阳能化万物”。作风建设与其它事物一样,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对于积习甚深的“四风”,既要猛药去疴,又要常抓不懈。“两而后能化”,化出行为规范,化出风清月朗,就一定能绽放出作风清正、干部清廉、政府清明的景致。
把作风建设定格成一种习惯,成为优良作风的行为准则。良好的习惯能让人生“富润屋,德润身”,安乐无忧。把作风建设定格成一种良好习惯,一要惑不动心。刘邦好财货,幸好有萧何,及时封住秦宫不让染指沉湎,否则汉家难有四百年江山。据说狠斗私字一闪念是曾国藩发明的,他一生在财色上未有亏节,故能洁净身荣。心动与不动,只在一念间。几多贪官曾经是所谓的“新秀”、“明星”,因一时的贪欲由座上客变为阶下囚,心动之下,毁其一生。
正所谓心若所惑,天下处处是牢笼。惠能说:“不是帆动,不是风动,是心动。心不动,人生才会乘风破浪,直济沧海”。人心似田,在今天这个喧哗扰攘的世界中,必须精心呵护心中那块绿地,敛其俗态,涤其俗心,多一些善念,少一些欲望,多一分清澈,少一分浑浊。让心田常绿,人生方能无忧。弥勒菩萨的化身布袋高僧写过这样的话:“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努力养成动则思规,行则思纪,不为利往,不为欲惑的良好习惯。做到讲个性不任性,讲利益不贪欲,讲自由不放纵。
二要权不“任性”。广东惠州公安部门查获7380个假公章,这些橡皮图章背后膨胀与滥用的是行政权力。由此想到劳模“跑章”,析射的是权力的“任性”。“迈过锅台上坑”,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先斩后奏、边斩边奏、斩而不奏、恣意妄言、纵情行事是权力“任性”的集中表现。这些行为,把纪律当成“稻草人”,视若无物;把规矩当成“小儿科”,随心所欲。非规矩不能成方圆,非准绳不能正曲直。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保持高洁人格,高尚品德,养成追求真理,追随正义的良好习惯,做到按照程序办事不越权,服从组织决定不“任性”,遵守规章制度不失范,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三要责不怠政。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敢干事是党员干部履职为政的基本要求。然而,“为官不为”的现象开始凸显。有的精神萎靡不振,遇事装聋作哑;有的工作不推不动,甚至推而不动;有的“君子”动口不动手,办事务虚不务实。凡此种种,损害党的形象,贻误党的事业。如果说贪腐者设置“利益藩篱”,成为深化改革的“拦路虎”,那么,“为官不为”则是延误改革、迟滞发展的“绊脚石”,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与人民群众期盼格格不入。老舍先生在谈到工作时曾经说过:所谓工作,如写情书,如种自己的地,如发现九尾彗星,虽废寝忘食,亦无所苦,心被工作充满,也被工作洗净,于是手脚越忙,心中越安怡。
苏武牧羊、昭君出塞、霍去病西征、木兰花从军之所以世代传诵,就在于它包含着一种尽心竭力、矢志不渝、天下为公的做人做事的态度。这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立于不败的强大动力;是每个党员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应有态度。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历史上有“此头须向国门悬”的英雄脊梁,今天更多的人追求“位卑而未敢忘忧国”的努力。
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养成执事以敬、奋楫争先的工作作风,树立“日新又新”的进取精神,让自己的点点微光,汇聚成照亮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光荣火炬。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征程上奋力前行,不歇于路,谱写光辉的篇章。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