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烘烤是彰显烟叶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不同于其他作物的重要生产措施。当前,云南省曲靖地区烤烟生产工作逐步进入成熟采烤期。据调查,目前该市烟叶因烘烤不当造成的损失在10%~15%,特色品种烟叶的烘烤损失甚至超过20%,在多雨或干旱等特殊气候下,烘烤损失更大。近期,笔者有幸参加了全省烘烤技术骨干实操培训和全市烘烤实操技术培训,并陪同中国农业学院烟草研究所烘烤专家对麒麟、马龙、沾益、陆良和师宗等县(区)的烘烤现状进行走访调查,试烤了红大、K326和云烟87等主栽品种。现笔者简单谈一下对当前烤烟密集烘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的一些看法。
一、当前密集烘烤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分类编烟装烟工作普遍不到位,杂花烟现象突出
目前,正逐步进入下部叶的成熟采烤期,在下部叶成熟采收方面整体把握较好,基本能够做到适熟早采,但仍不可避免的存在过熟与欠熟烟叶的存在。为进一步提高烟叶的烘烤质量,在编烟过程中往往要求进行鲜烟分类;在装烟过程中,过熟和病残叶宜装烟烤房底台,成熟度较低的烟叶宜装烟顶台(曲靖密集烤房均为气流上升式烤房);但在生产实际过程中,对分类编烟的技术指导与操作存在明显的不到位,编“杂花烟”现象突出,烤出的干烟中黑烟、黄烟和青烟并存,分级工作量显著增加。同时,分类编烟也是分类装烟的重要前提条件,不能有效进行分类编烟,那么分类装烟就更无从谈起。
(二)“密编稀装”,不能有效彰显密集烘烤优势
2012年以来云南全省推行四台密集烤房,烤房容量增加至5000kg左右鲜烟叶,三台密集烤房容量也在4000kg。但是较多县区目前的装烟容量普遍在3500kg,密集烘烤优势不明显。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将普通烤房装烟方式简单式、机械化的应用于密集烤房。密集烤房一般要求烟竿编烟量在100~120片,8~10kg,装烟竿距10~12cm,450竿以上;在生产实际中,烟农烟竿编烟量140~150片,甚至180片,12~15kg,装烟竿距20~23cm,竿数300竿左右;装烟量显著下降。同时,由于竿距的增加,烘烤过程中烟叶失水收缩,往往形成较大风洞,造成热量损失,增加烘烤能耗成本。
(三)烘烤工艺生搬硬套,低温高湿时间过长、定色干叶时间过短
密集烤房的关键在于“热风循环、强制通风”,而普通烤房加热与排湿是通过热辐射和自然拔力实现的,因此,密集烤房的烘烤工艺必然不同于普通烤房。但是纵观各县区现行主要密集烘烤工艺,基本都是沿用普通烤房烘烤工艺或者稍有调整,普遍表现为低温高湿变黄,快速升温低湿定色。从烤烟烘烤生理学分析,烟叶叶绿素降解最佳温度为38~40℃,密集烤房过长时间的低温(34℃以下)高湿变黄,烟叶变黄速度慢,内在大分子物质消耗过多,定色时极易出现轻微挂灰现象。而变黄后期(42~43℃)为保证烟叶失水干燥,采取极大拉大干湿差(10℃)措施,通常会造成支脉不能及时变白,形成青筋。进入定色期采取快速升温低湿定色,叶片未及时干燥,升温速度过快,叶肉细胞破坏,发生棕色化反应,叶片挂灰现象严重,颜色暗淡。
二、解决措施与方法
(一)优化密集烘烤工艺,强化科学规范烘烤
根据当前密集烘烤存在的问题,全面优化密集烘烤工艺,严格落实“下部叶适熟早采,中部叶成熟采收,上部叶充分成熟一次采收”和“分类编装、稀编密装、满装满烤”的成熟采收和编装烟原则,烘烤过程中适当提高密集烘烤起火温度,变黄期适当干湿差促进烟叶适度失水,定色期慢速升温定色延长关键温度点时间。
(二)对比培训示范,逐步改变陋习流弊
技术的推广与陋习的改变并不是通过单纯的讲课就能实现的。不管是烟农还是技术指导人员,只有在有了真真正正直观对比的情况下才能接受新的思维,逐步改变陋习流弊。因此,在我们新的工艺形成之后,培训和技术指导采取对比方式将更有利于技术的推广。
(三)示范引领辐射,推进科学烘烤覆盖
以烘烤科技员为技术主导、联合村委会干部为行政主导,在各植烟村寨中选取烘烤技术成熟的农户建立烤烟烘烤示范户,烤烟示范户分别联系其他种烟农户,通过烟农教烟农、烟农带烟农的互帮互助学习交流的模式,组建烘烤示范辐射互助组,实现烘烤网络化覆盖,全面推进科学烘烤覆盖。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