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四川在线报道
7年砥砺,四川从容作答。
2007年,国家烟草专卖局给四川开出一道大考题:努力把四川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生产基地。
2013年,四川烟草人用数字交出精彩答卷:460万亩基本烟田遍布7市州的蜀山蜀水,烟叶产量从250万担增长到400万担,全省烟农荷包里的收入从15亿元,一跃至50.6亿元,户均达到3.9万元。
7年间,四川烟草人抓机遇、谋转型、成跨越——打造全国战略性优质烟叶基地的目标基本实现,烟叶在川已成为“农民增收离不得、财政增税少不得、卷烟工业缺不得”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四川烟叶在全国烟叶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不断巩固提升。基础在打牢夯实,机制在释放活力,特色充分彰显,氛围空前浓厚。
7年铸就高度,川烟跨越密码何在?
软硬双提 夯实发展新基石
盛夏的冕宁县骄阳似火。在冕宁县回坪乡横路村的万亩烟叶种植区内,昔日因天旱而田地干涸、沟渠无水的现象已不存在。纵横交错的沟渠正输送着清澈的水流穿过村庄,流向烟田。一头毛驴在沟渠边喝着水,烟农陈兆华正在给移栽后的烟苗补水。
是什么解决了回坪乡干旱季节用水难的问题?陈兆华一语中的:“大水窖建得好,我们种烟不愁用水了,浇灌很轻松。”
陈兆华口中的“大水窖”,是冕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去年在回坪乡横路村建设的一座太阳能提灌站。整个提灌站累计投入资金223万元。建成后的提灌站,可解决回坪乡横路、庙高山两个村9个村民小组670户农民的生产生活用水。
“终于不用再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了!”作为太阳能提灌站的首批受益者,横路村四组组长丁云芬对此赞不绝口。
巍巍大厦,基石筑之。加强烟田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
烟叶产区不少都在“老、少、边、穷”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活、生产条件普遍比较落后。近年来,四川烟草人在国家烟草专卖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烟水配套工程为主的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不仅将烟农从“靠天吃饭”的传统劳作中解放出来,更为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的转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统计,全省已累计投入70多亿元资金,全面加强八大基础设施、水源工程建设和土地整理,完成烟基项目48.6万件,极大改善了烟农生产生活条件,解放和发展了烟区社会生产力。
在具体布局中,强化要素整合。立足生态资源条件,高效整合涉农项目,把现代先进的生产力诸要素聚于一点、集中投放、形成合力,重点打造一批高水平的核心基地单元。今年投入资金11.6亿元,实施烟基项目2.6万件,进一步夯实烟叶发展基础;开工建设5个水源工程,4个在凉攀地区;全省土地整理16万亩,凉攀地区11.3万亩,占70%。
目前,全省已形成覆盖31个县市、485个乡镇的基本烟区,建成460万亩基本烟田、87个基地单元、557个基层站点、98个烟农合作社,有一支2700多人的烟技员队伍,烟叶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单纯靠基础设施的硬件提升,还不足以支撑产业的发展,我省还强化软环境建设,助推烟叶发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在各烟叶产区,烟叶工作都是党政“一把手”主抓,各级领导对烟叶发展亲力亲为。行业主导、党政主抓、烟农主体、多方联动的烟叶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正因软硬件同步提升,四川烟叶发展基石更加牢固,助农增收成效不断提升。四川烟叶逐步上升为烟区特色优势产业,从农业生产的“副业”,转变为烟区现代农业的“主业”。烟叶产量从250万担增长到400万担,晾晒烟、白肋烟规模初具,全省烟农收入从15亿元增长到50.6亿元。
四川烟草人担负起回报社会的重任,每年捐赠数千万元,积极支持扶贫攻坚、社会公益事业。在“挂包帮”活动中,省烟草专卖局“结亲”凉山普格县,几年定点帮扶,数座“农民收入最高、基础设施最完善、交通条件最便利、生态环境最优美、社会功能最齐备”的“五最”彝家新寨已屹立山乡,树立了重责任、有担当的社会形象。
压提双举 洞开发展新格局
叙永县营山乡马湖村烟农林佐文今年的情绪“阴转晴”。
去年,他的50亩烤烟纯收入10万多元,今年本想扩大规模大干一场,却受“国家严控烟叶种植规模”影响,被告知“最多种30亩”。
不仅是林佐文,营山乡种烟面积也从去年11000亩减至今年的7000亩。
数量减少对应的却是质量提升。按“三适原则”,即精选适宜区域、确保适度规模、发展适合烟农,当地全面运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每个网格指定1名烟技员,每人认领500亩左右烟田作为主管网格。
林佐文终于算清了这笔账:去年,盘子大,每亩用工20多个,一年支出人工费2.7万多元,加上其他费用,总成本近4万元;今年,通过推广新技术,光人工费就节省5000元以上。
“面积少了,更利于精耕细作,把上等烟比例搞上去,收入还能增长一块!”林佐文一改愁眉,来了精气神。
烟草烟草,少了是宝,多了是草。在严控规模的大背景下,如何倒逼烟叶质量提高?
思路决定出路。四川烟草人认真贯彻“质量重于数量、信誉重于效益”的烟叶工作方针,牢牢把握卷烟品牌需求,不断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彰显特色这篇大文章,着力推进“两个集中”,打造“两个一流”,即:把有限的计划资源向优质烟区集中,把资金、项目、科技等先进生产要素向核心基地单元集中;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烟叶生产大县、全国一流的现代烟草农业综合示范县,在金沙江流域逐步形成280万担以上规模的优质特色生态烟区。
今年,凉攀两地烟叶收购计划比去年增加5000担,达296万担,占全省计划的82.3%,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
在具体工作中,四川烟草人还坚持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
创新考核机制。实行烟叶工作“双考核”机制,出台《优质烟叶质量奖考核实施办法》,将烟叶质量作为年度考核重点,并直接与来年生产计划挂钩,全面建立以质量管理为导向的考核体系。
加强科技攻关。围绕品种、土肥、植保、烘烤和烟叶安全性“五个关键因素”,开展联合攻关和自主创新,突出成果的集成转化,稳步提升烟叶质量和特色水平,充分彰显四川烟叶的品牌优势。
优化品种布局。以卷烟工业需求为导向,加大特色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力度,积极推进“50万亩特色优质烟叶工程”和“百万担红大工程”。今年,特色品种红大和K326种植面积达57.9万亩,占全省41.8%,超额完成50万亩特色优质烟叶种植目标。其中,红大由去年38.7万亩增至51.1万亩(其中凉山46.6万亩),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精益生产带来了市场认可。凉山“清甜香韵”风格特色得到工业企业高度认可,供不应求,在去年全国烟叶质量评价通报中,凉山会东烟叶在清香型中获得清甜香最突出、烟气飘逸程度最显著、品质得分最高的“三最”评价。而泸州“雅甜醇香”风格特色已基本形成,宜宾“焦甜香”、广元“正甜香韵”风格特色也初步定位。四川烟叶已进入全国17个卷烟重点品牌的原料主配方。
一个以凉攀地区为主、其他产区为辅、风格特色鲜明的烟叶发展新格局已在蜀中大地上铺展开来。
亮点
四川烟叶发展成效“五个一”
——打牢“一个基础”,形成有力支撑
——构建“一套机制”,激活生产要素
——彰显“一方特色”,有效满足需求
——形成“一种氛围”,助推烟叶发展
——巩固“一个地位”,建成战略基地
今年,四川烟叶的总要求:“守住一条红线、提高三个水平、夯实两大基础”
——讲政治守纪律,坚决守住总量红线
——稳步推进“两个集中”,全面建设特色优质生态烟区
——始终坚持“两个重于”,着力提升四川烟叶市场竞争力
——着眼减工降本助农增收,加快转变烟叶生产方式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