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宣恩消息 椿木营乡位于湖北省宣恩、恩施、鹤峰三县交界处,距宣恩县城80公里,恩施州城110公里,平均海拔1680米,年平均气温8.9℃,无霜期189天,属夏凉冬寒的典型高山气候特征。全乡国土面积213.3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3713户,12253人。椿木营被称为“恩施屋脊”、“宣恩之巅”,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特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共同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俗有“烟叶之乡、药材之乡、蔬菜之乡”之称。
盛夏,烟叶采摘烘烤时节,我们走进高山椿木营,走进范家坪,走进村民代表冯子勇的家……
红瓦白墙,平整的场坝,欧式的护栏,远远地一栋两层楼的别墅映入眼帘。走近“别墅”,左侧宽敞的车库里面依次停放着农用车、小轿车、摩托车,还有一台耕整机械,这就是宣恩县椿木营乡范家坪村村民代表、治安中心户长冯子勇的家。
种了30年的烟,依靠烤烟发家致富的冯子勇,说起烟声情并茂,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试一试,尝到甜头
“83年的时候,乡里的干部来村里推广烟叶种植,说是能够提高家庭收入。我以前只抽过烟,还没种过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就开始种烟了。”说起初次种植烟叶时的心态,冯子勇记忆犹新。“第一年种了5亩地,修了一栋烤房,还享受了国家120元的政策补助。当年烟叶种植毛收入1000多元,家里添置了老三样‘一部收音机、一台缝纫机、一块手表’, 没事的时候,经常从收音机里面收听国家有关强农惠农的政策。从那时候起,就觉得种烟效益好,有搞头,并决定带领家人卯足了劲儿大干一场。”
“种烟五亩地,添置老三样!”的消息在小山村里不胫而走,一下带动周边10余户村民种植烟叶的积极性。“当年我还被原来的管理区被评为种烟大户呢!”说着,老人家把珍藏在家里的褪色的奖状拿出来让我们见证。
干一干,摆脱贫困
“今年,我种植烤烟30亩多地,烟叶长势喜人,现在田间不适用烟叶已经处理完毕,正抓紧时间烘烤。”站在烤房旁,冯子勇一边添柴禾一边盘算着今年的收成,丰收的心情溢于言表。自从尝到种植烟叶的甜头以后,冯子勇便对烟叶种植一见钟情了。虽然现在家里富裕了,有了房子、车子,还有了一些积蓄。可老冯一直没放弃烟叶种植这个当初发财的行当。
2009年靠近年关的时候,冯子勇开始给远在北京家具厂打工的女儿女婿做思想工作,他给她们算了一笔账:一是经济危机的时期市场不景气,工资不稳定不说,两口子最多挣个5万元,出去开支也就3万元左右。在家种植烟叶一亩地收入2000多元,20亩地收入不比外地差;二是烟叶种植,从育苗到移栽,从田间管理到后期烘烤,科技投入力度大,科技含量在不断提高,大部分劳动都是机械化操作代替人工操作,节省了很多劳力,不像前些年代,全靠肩挑背扛;三是种植烟叶,不仅土地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家庭里里外外也照看到了,孩子的学习以及成长也照顾到了,一举多得。最后,终于说服了女儿、女婿回来种植烟叶,经过烟叶生产各环节的培训,熟练掌握了育苗、移栽、大田管理、三段式烘烤等。把女儿、女婿动员回来种植烟叶,劳动力相对有了保障,烟叶质量也得到很大提高。冯子勇自己则担任“资深”种烟顾问,做技术指导员,还负责烟叶的分级扎把、烟叶交售工作。
“现在的政策好,不仅在硬件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在软件上对我们也是保姆式的服务,在技术上加大了培训指导力度,在科技投入上面下了大功夫。”说到政策扶持和软硬件建设,冯子勇更是喜形于色。硬件上:“2013年,我们家通过申报享受政策补贴,新建了一栋卧式烤房,进一步确保了我们烟叶的烘烤质量,到烟叶交售的时候肯定能卖个好价钱。”软件上:“一是从烟叶结构调整方面,烟站给我们发了《关于优化烟叶结构工作致烟农朋友的一封信》,并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搞了不适用烟叶处理,不仅为我们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还提高了整体烟叶等级和总体质量。在这以前,管他好的差的都一股脑儿采摘烘烤,结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还买不出个好价钱;二是在成熟烟叶的采摘技术、后期烘烤技术、分级扎把技术等各个方面都通过现场指导和电话遥控知道,烟叶技术指导员的电话成了我们烟农的110。以前都是靠自己摸索,对烘烤技术很难掌控,弄得不好就可能造成整房的烟叶烤成废叶子,看着都痛心;三是在劳动力的投入上,现在很多时候都可以机械化操作,节省了很多的劳力,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成本,也就算得上是增加了收入;四是现在各方面的科技含量都提高了,烟叶移栽用上了保温地膜,起垄整田机械化操作,交售运输有农用车。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往日移栽大田缺乏温保措施,起垄整田全靠锄头,交售运输肩挑背扛落后的生产局面。”
“明年我们家计划种植50亩烟叶,收入争取15万元以上。”“按照最近几年种植烟叶的发展趋势,我们这些农民种植烟叶积极性一年比一年高,在政策许可的前提下,以后我还要将闲置的那些荒坡废地开发出来种植烟叶,扩大种植规模,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对于未来愿景,冯子勇充满信心。
想一想,收获幸福。
“爹,你们身体还好吧?国庆节我和老婆带着儿子回来看你们...”我们正在聊天的时候,冯子勇远在南京工作的儿子冯波打来电话。接完电话,冯子勇意味深长的说:“现在回想起来,还得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给我们高山群众找到了好的致富路子。如果不是搞烟叶种植,我的孩子也不可能上大学,也没有钱送他读研究生,那他就是另一种人生了,不可能有机会学习,也不会找到现在这么好的工作。”“看到孩子都成家立业了,收入都还不错,我不用操心了。我现在的任务就是和老伴儿安度晚年,带孙子,再就是在烟叶移栽、采摘、烘烤和分级时做好技术指导。过一段时间,就和老伴儿去南京,到儿子工作的地方去旅游。”老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一人致富不算富,全村富裕才是福。”30年来,作为村里的村民代表,冯子勇坚持带头种烟、坚持科技兴烟发家致富,在范家坪村乃至整个椿木营乡起到了示范作用,也带动了村民的兴烟潮。目前,范家坪村已有30亩到50亩不等的稳定的烟叶种植大户20余户,这些种烟大户有的购买了汽车,有的修建了小别墅。烟叶也逐步成了椿木营乡的支柱产业。按照“市场导向,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思路,通过近几年广泛的科技示范推广,全乡烟农种植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形成了长槽——范家坪等5条千亩烟叶绿色经济带,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0亩以上,给烟农提供现金收入2000万元以上。
烟叶,让高山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