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这里是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黄鹤楼”品牌优质原料基地,烟叶种植面积常年在万亩左右;
这里是国家级烤烟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实现了烟田基础设施标准化、烟叶种植大型机械化、育苗工场化、烘烤工场化、烟草文化展示厅现代化的“五位一体”;
这里是国家一类革命老区,曾发生过“八女投江”的英雄壮举;
……
这里就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
6月28日11点,下着小雨,当记者来到林口县牡丹江烟叶公司林口烟叶分公司莲花基地单元时,七八位烟农早已等候在会议室里。
“他们都是附近村里的烟农,种烟都在八年以上,听说你们要来采访,都赶来想唠唠种烟的变化。这些年,种烟真是让烟农致了富,他们是开着私家车来的。”一见面,莲花基地单元站长胡洪波就介绍道。
“我先说吧!我叫徐存国,是莲花宝丰服务烟农专业合作社、鸿莲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坐在记者旁边的一位五十多岁的烟农抢先说,“烟农专业合作社是去年成立的,现在有社员379户,育苗生产队、大型机械作业队、移栽队、烟叶分级队一应俱全。要说大型机械化作业,我们这边可以说最有发言权。”
莲花基地单元位于牡丹江两岸,上游是莲花湖,周围是张广才岭北部山脉,气候、土壤条件和自然环境使这里50%以上的地块适宜种植烟叶。这些地块又是整片相连,适合大型机械化作业。
“农机专业合作社有旋耕机、起垄机、移栽机、覆膜机、喷药机等大型机械,从秋天翻地开始,松地、旋耕、起垄、施肥、移栽,直到移栽初期的喷药,都是机械化操作。这些农机总价值800多万元,其中国家补贴300万元,县里补贴300万元,合作社自筹200多万元。减轻了不少负担。”徐存国回忆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种烟靠牛马,九十年代用手扶或小马力拖拉机,到了2006年之后,使用了大马力拖拉机,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因此增加了收入。“现在一亩地纯挣3000块钱不成问题啊!”
“只要挣钱我就干!”莲花村的于占德抢过话茬说。
于占德今年62岁,是位种烟“老把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种烟,现在不光自己种,儿子也在种。
“烟草公司给整修了水利工程,现在种烟浇水甭提有多方便了。以前到牡丹江里拉一趟水花的时间,现在到烟田边的蓄水池里能拉五趟。过去种一垧地(15亩)三十个人一天才能把烟苗移栽完,现在使用机械化后,一垧地七个人一天就能完活。以前一垧地一个人打药需要两天,现在一垧地一个人一小时就能打完。过去一房烟只能烤1000多斤,现在建了自动化新烤房,一房烟2000斤不成问题。不仅烟叶产量上去了,质量也提高了,甭提有多省劲儿啦!”于占德今年种了三垧地烟,纯收入得十万元。
“我们林口县的烟农是娶完媳妇,家家还有存款。”一旁的李亚林插话道。他种烟种了近十年,日子越过越好。“像我们这边,只要是烟农,娶媳妇就不用愁。以前结婚简单,现在盖新房、买汽车,加上彩礼钱,没个五十万元拿不下来。”李亚林提议我们到新民村的付春全家看看,付春全这几年靠种烟发了家,小草房变成了大瓦房,家里的装修档次在全村都数得着。
窗外的雨还在下着,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下午一点,尚未吃午饭的烟农们还在热烈谈论着这些年种烟的变化。有的说以前种烟辛苦,有的说谁家靠种烟过上了好日子,有的则期待着能在移栽机、喷药机等机械方面进行因地制宜的技术改进……
这些变化,是牡丹江畔烟农的变化,更是烟叶生产近些年来的变化。
这种变化,在记者探访付春全家时,得到了更深理解。当天下午,记者来到了付春全家。一进院子,院门两侧是两间烤房。院子西侧的仓库里,停放着旋耕机、起垄机、移栽机、覆膜机以及一辆吉利小汽车。屋里铺了地面砖,装修一新,沙发、电脑、电视等家具家电一应俱全。
林口是革命老区,近年来烟叶种植成为该县的主要富民项目。行走在小雨浸润下的莲花基地单元的连片烟田里,记者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烟叶焕发出的勃勃生机,更是这些年老区烟叶生产的变化,以及由这些变化带来的烟农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放眼望去,望不到尽头的片片摇摆的翠绿烟叶,已然映衬着烟农们的欢声笑语。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