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石林消息 经过近70余天的紧张施工,在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长湖镇、圭山镇,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不再是石头遍地、形态万千的土地,而是整片整片起伏和缓、适宜大型机械耕作土壤疏松的农田。这几天,五万亩土地整理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接近项目尾声,再一次陪同记者来到项目区,不由想起先后几次陪同记者采访这个项目时听“他们”说起的一些话、一些事。
“要不也来我的地里帮我取取石头?”
记得第一次到石林了解这个项目时,项目才刚刚启动,我们对这个项目的初步印象,来自于石林分公司分管烤烟生产的副经理朱艳梅的介绍。
一个“难”字,是朱艳梅口中对项目的感受,难在哪里?最难在农户。她告诉我们,在石林这样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农户们文化水平不高,对新事物接受程度也低,土地整理就是这样的新事物之一,而土地又是农户们的命根子,就更是非常重视。因此整理之初不免有很多问题阻碍着项目的开展。有的农民要求把原来土地的位置、面积先做上标记,才同意进行整理;有的担心土地整理挖出来的表土由于风吹或者运输的损耗,会让自己地里肥力好的土壤变少,不愿意配合。由于这些问题,项目刚开始,像长湖镇第八标段等的工程进展缓慢。
“但是要让农业有发展,不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种植不行,不实施土地整理不行。”为此,烟草人和石林县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一起,在项目开始前和整理之初,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集中解决好这个问题。挨家挨户征求农户的意见,细致地向农户做好解释,做到政策公开透明、尊重农户的意愿,同时引进湖北恩施土地整理的有益经验,让一个单位片区内农户参与整理的耕地面积同增同减,以此消除了很多农户的忧虑。
“为了让老百姓满意、让烟农得实惠,我们还在项目配套上下功夫,比如在机耕路的修建中专门留出机械作业道,方便农户们机械操作。”朱艳梅还告诉我们,“去年石林县有120亩烟田被山洪淹了,现在我们配套修建了排涝沟和水窖,尽量避免农户的损失,受到了他们的欢迎。”
两个月过去了,项目的推进有序而顺利。现在再问依然陪同记者在采访的朱艳梅,她笑着告诉我们:“现在‘石林项目’已经得到了农户们的普遍理解和认同。有时在地里,还会有农户主动来找我说‘你们的机械那么方便,要不也来我的地里帮我取取石头?’”
“工程又苦又累,但我们还是按照标准坚持下来了。”
这一次是在第三标段圭山镇尾乍黑村小组的施工现场,查看整理情况。只见在上千亩的工地上,几台装载机、推土机轰鸣着推土、装车,工人们在忙着建排涝沟,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除了靠近山丘边缘的石头还有机械正在作业,现在的地里已经完全见不到石头了。回忆起整个施工过程,在现场的张睿告诉我们:“整个项目工程量很大,地形又很复杂。这里的土地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石头非常多,同样是土地整理,比起平原地区或者山区其他地方,难度和工程量都要大出许多。”
张睿是石林分公司的员工,同时也是为了这个五万亩土地整理项目专门成立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局的工程技术组成员之一,从项目开工以来,就几乎天天都扑到了工地上,连春节也只休息了三天,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为了“争分夺秒,不违农时”,好让项目早日完工。
从张睿那里我们听说,项目刚开始的时候,有几个标段的地里石头特别的多,有一次为了取一块石头,一连挖坏了四台挖机。
张睿还告诉我们,这里的土地整理,一般的石头还好,最怕遇到“石芽”,就是那种从地表看就是一个很小的个石尖儿,但是挖开一点就会发现,下面的石头连成一大片,根本取不出来。遇到这样的情况,为了保障以后的机械化操作,施工人员还是必须按照土层所需要的厚度标准把相应的石头挖出来。
如此多的困难,在这短短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被张睿还有所有的施工人员、技术人员一起全部克服了。“工程又苦又累,但我们还是按照标准坚持下来了。” 说,“以前农户们在这块地上种田,如果用拖拉机来理墒走不了三步就会遇到石头,得把拖拉机的犁头抬起来绕过去,要是没注意,一不小心犁头就断了,以后这种情况就不会再有啦!”说完张睿满足地笑了。
在采访中,我们听到张睿和其他在现场的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之间互相开玩笑,因为浑身上下沾满了土,他们都戏称对方为“兵马俑”,看着这些风尘仆仆的“兵马俑”们为“石林项目”忙碌,我们不由心里觉得格外踏实。
“能人从土地里面下功夫!”
陪记者来采访石林长湖镇舍色村委会的烟农毕有和本来是围绕别的选题,但是没想到一听是烟草的采访,毕有和上来就竖起了大拇指说“你们的土地整理好呀!我们的地都不一样了!”
毕有和告诉了我们一个他的亲身经历,“前年我家的牛在地里耕地,被一块尖石头刺进脚掌里,后来是12个人一起,折腾了半天好不容易才把石头弄出来!现在不一样啦,路都修到了田边上,石头也都掏出来啦!”
从毕有和口中我们得知,石林这里居住的农户几乎都是彝族撒尼人,与其他地方烟农流失,外出打工的情况不同,这里的撒尼人因为不会汉语,都不愿意出去打工,而且烤烟种植可以说是这个地区绝大多数农户唯一的经济来源,一年到头,家里孩子上学、老人生病、购买物资全都看这一年种烟的收成。用毕有和的话说,每天唱唱歌、跳跳舞、再种种烟,就是他们的生活。
问起毕有和种烟的经历,他说:“我们从小帮着家里长辈们栽烟、理烟、卖烟,现在自己也栽烟、理烟、卖烟,靠着种烟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了,靠种烟的收入三年前我家就盖了房子,我还听说西街口镇的格渣村,去年交完烟,村里一天就新购了20多辆微型车,我们这边各村消费习惯不一样,他们村买车,我们村的大家都盖房!”毕有和越说越起劲,“这几年每年烟都在提价,烟草给我们的补助也越来越多,去年我平均一亩烟能卖4000多块钱。话说回来,我们种烟,要靠天,还要靠你们,这几年靠天有点靠不住了,还好有你们!”
采访毕有和那天,恰逢他们村里搞活动,男的聚在一起斗牛,女的则聚在一起唱歌,毕有和是村里的文艺骨干,采访结束他还要登台去做活动的主持人。看到我们对“斗牛”颇为好奇,毕有和还跟我们开玩笑:“等过几天土地整理好了,我们就用不上牛耕地了,可以当宠物用来斗牛啦!”
离开前记者夸赞说毕有和真算是村里的能人,他只低头笑笑说“能人从土地里面下功夫!” 看着毕有和谦虚的微笑,我们感到的是做好土地整理、更加服务好烟农的强烈动力。
都说“山石观天下、风情醉国人”说的是石林的美景,几次陪同采访“石林项目”,几次真正来到石林,如今当我们乘车沿着项目区近20公里绵延不尽的土地连片一路走来时,确是真的感受到了一股“沉醉”的意味。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