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济源网报道 绿波涌动的烟地里,烟农们正在采摘烟叶,机耕道上运烟叶的车辆来回穿梭;密集型烤房区,烟农们有的在串烟叶,有的在往烤房里放烟叶……这是8月21日,记者在河南省济源县邵原镇阳安村采访时看到的情景。
阳安村是当地的革命老区村之一。抗日战争时期,该村群众积极加入革命组织,同晋豫边人民一道参加王屋山伏击战、晋南会战,且连战连捷,声威大震。解放战争时期,该村群众又同晋豫边人民一道东走太行,征战上党;西出晋南,攻打运城;南渡黄河,挺进豫西;北上临汾、晋中、吕梁,转战同蒲沿线;支援陈谢兵团强渡黄河,逐鹿中原,在济源的革命斗争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世纪80年代以前,阳安村群众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为主,由于地处深山区,土地贫瘠,农业设施落后,每年的粮食收入还顾不住吃。这里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群众居住分散,人与人之间交流往来非常困难。
改革开放后,阳安村群众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紧紧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烟叶种植。该村抢抓各种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市、镇项目扶持资金,通过加大烟田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扩张基地规模、提高科技水平等措施,推动了烟叶生产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村民卢刘保是一位有着30年种烟经历的“老烟农”,对种烟情有独钟,现在已经拥有烟田40余亩,年收入20余万元。“对我们山区农民来说,种烟确实是一条致富增收的好路子。更重要的是,现在有了现代化的烤烟设施和政府免费提供的科技服务,我今年收入20万元是没有问题的。”正在往烤房装烟叶的卢刘保高兴地对记者说。目前,该村有156户农民种烟,种烟面积达800亩,已成为邵原镇的专业种烟村。
沐浴着金色的阳光,烟农卢战国正在自家的烟田里采摘烟叶。一片片硕大的烟叶足有半米长,丰收的喜悦写在这个朴实的汉子脸上。说起今年的收成,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今年我种了15亩烟,长得比往年都好。今年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卢战国告诉记者,他连续6年种烟叶,年收入达5万元。
“从牛车到农用三轮车,从步行到驾车,从窑洞到楼房,从人均收入微薄到人均收入6000多元,全是种烟的功劳。”依靠种烟,阳安村群众富起来了。农用车、摩托车进了家门,冰箱、洗衣机、电视机、DVD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阳安村群众吃穿不愁,生活过得很滋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鼓励山区群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市烟办、市烟草公司及邵原镇农业服务中心的相关技术人员,针对烟叶生产的各个环节,深入各居民组和田间地头,强化技术指导、培训,为烟叶丰产丰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阳安村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修建蓄水池6座,总蓄水量达到1.3万立方米;实现了千亩烟田节水灌溉;修建了硬化烟田道路4公里;建成大型密集式炕房25座,小改密集式炕房30座、集约化育苗大棚6座,大大减轻了烟农的劳动强度,提升了烟田的产出效益。2008年以来,该村烟叶产值连年突破100万元。今年,该村烟叶总产值预计将突破150万元,人均烟草收入将达到1500元。
该村党支部书记卢正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将以扩大种植规模、培养精品方、建设样板田为中心,走向科技要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质量要效益、以效益促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把烟草产业做优做强做大。”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