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广西日报》报道 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烤烟数年来坚持“扩大规模、强化基础、提升质量、增加效益”的发展思路,强化烟叶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化、特色化、现代化的建设和烟叶特区开发工作,逐步引导部分仫佬族山区人民走上了一条种烟脱贫致富之路。烤烟种植让这片古老的土地风起潮涌,烤烟金色产业正芳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2011年该县龙岸镇列为自治区烟草专卖局(公司)列为广西两个烟叶生产特区之一,旨在通过“小特区,大成效”的辐射作用,推动全县烤烟单元化发展。该县视压力为动力,视特区建设为机遇,从县委、县政府到市烟草系统,精心谋划,周密部署,把烟叶特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一场“小特区,大成效”的攻坚战在仫佬山乡打响。
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从上到下,层层成立烟叶特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共组建专项工作队6个, 累计派出1840多人次深入生产一线,扎实有效地抓好烟叶特区建设各项工作;先后召开工作会议45场次,工作队员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将烟叶特区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政策扶持、考核奖惩等内容及时宣传到各族烟农,做到家喻户晓。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罗城龙岸烟叶特区“土地流转”和“资源整合”工作得以有序推进,改变了过去烤烟“零星”、“分散”的发展格局,为连片规模化发展创造了条件。经过一年的努力,罗城龙岸镇烟叶特区建设初见成效,该镇烤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龙岸镇种植烤烟面积只有500亩、上交烟叶1256担,烟农收入95.4万元。经过一年的发展,2011年龙岸片区种植烤烟面积达到3500亩、上交烟叶9077担,烟农收入803.3万元,实现烟农人均增收7200元。烟农收入的不断提高,烟农种植烤烟热情空前高涨,有效发挥了“小特区,大成效”的辐射作用。
优越的植烟环境造就了罗城烟叶的特色。根据《河池烤烟质量特征区域定位》项目研究结果表明,罗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协调,尤其是两糖差较小,钾含量较高;香气质好,香气优雅、具有中间香型风格特色,尤其是K326品种烟叶香气底蕴达到了云南大理和福建三明的最高水平;总体质量水平介于福建三明、云南大理和贵州黔南之间,部分小产区甚至优于上述三大产区。广西中烟工业公司技术中心对罗城烤烟的研究表明,罗城烟叶质量较好,主要表现在香气质较清雅细腻,香气量中等,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主导风格以中间香型为主,整体比较符合配方需求;若在香气量等方面再提高水平,完全可以作为主料烟使用。安徽中烟工业公司等工业企业技术中心也给予罗城烟叶较高的质量评价。2011年,全县收购烟叶15151.86担,仍远远不能满足工业的需求。
为促进烤烟支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罗城实行“项目跟着产业走”的方针,将资金、项目重点投入到烟区,使烟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2007年以来,该县共建设烟水工程单项工程项目41个,总投资达3392.7万元;密集型烤房123座,总投资达151.27万元;育苗工场项目两个,总投资250.3万元;大田收益面积接近5万亩,极大改善了山区烟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座座烟水配套工程浇灌出仫佬山乡烟农的绿色希望。
该县近年购置农机具72台(套),有效缓解了劳力紧张、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减工、降本、增效”效益凸显。目前,全县机耕面积达到1万多亩,机械化应用水平迈入全市前列,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012年,罗城通过一系列扶持措施,烤烟生产蓄势待发。一是烟叶收购价格比2011年总体提高约20%;二是免费对种田块进行测土,按测土结果配方施肥;三是免费提供部分物资(补贴价值约120元/亩);四是烟田机耕只收取成本45元/亩,对新烟区连片50亩以上的,县政府实行机耕补贴20元/亩;五是2012年新建大型密集烤房,烟草补贴3万元/座,县政府补贴1300元/座;六是对2012年烤烟种植大户、烟农骨干进行奖励。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在整合资金、整合资源、整合力量、组织动员、维护收购秩序稳定等方面形成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态势,有力地推动着烟草产业优势地位的确立,烟叶生产效益形势一片大好。
该县乔善乡烟农潘厚杰介绍说:“去年我种了12亩烟叶,收获烟叶1830.5公斤,总收入4.2万元,扣除生产成本,净赚3.3万元。烟叶收割后,我还种了制种水稻,收得育种水稻1500公斤,28元/公斤,收入约2.1万元。综合计算,我家每亩田至少赚了4000元。”
“烟叶生产期间,烟技员常常陪着我到田间,对我进行全过程指导。更重要的是,卖烟叶不需要操心,烟草部门负责收购。”
“我相信,有了这么好的种烟政策,明年种烟效益肯定会更高。”
……
短短的话语,折射出烟农们对来年种烟致富殷切的期盼。
一年之计在于春。2012年罗城烟叶生产已经拉开帷幕。烟农播下的是希望,播下的是全县烟叶产业生机勃勃的春天。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