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帮扶的上中山村,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自发组织捐赠了100公斤普洱茶,价值6万余元。”日前,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的工作交流微信群里,驻上中山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张卫国发送的一条消息瞬间引发了大家的热议。
这一切,还要从2015年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说起。
“刚去上中山村帮扶时,村里只有一户人家是砖混房,其他的都是土坯房。全村63户人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多达38户,很多劳动力不出去打工,只蹲在村口晒太阳。如何入手开展工作是个问题。”张卫国说道。
勐腊县瑶区瑶族乡新山村委会上中山村民小组,坐落在素有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一的易武山一脉。这里山峦叠翠、万木峥嵘,一条名为铜箐河的溪流蜿蜒而来,两岸是成片的古茶树,已有几百年历史,所产的茶叶深受市场欢迎。生活在这里的瑶族同胞占得“绿水青山”的天然优势,却没有抱得“金山银山”。
2015年,村民人均收入1700元左右,村内道路坑坑洼洼,排水沟淤塞,每逢雨季就要上演“水漫金山”,村民饮用水时断时续,农业灌溉用水更难以得到保障。
“这里的瑶族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一知半解,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勐腊县局(分公司)办公室主任黄敏回想“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刚起步时深有感触。
令人意外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村老少的心都被牵动了,村组干部和党员自愿号召发起抗击疫情爱心捐助,共募集到乔木干茶100公斤,交到了瑶区瑶族乡人民政府工作人员的手中,用行动彰显边疆少数民族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现在大家都脱贫了,要感谢党的好政策,现在轮到我们回报党的恩情了!”上中山村民小组小组长李中文激动地表示。
一路走来,上中山村的变化,不仅仅有物质层面的丰富,更有认识层面的转变。
扶贫先扶志。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这是勐腊县局(分公司)始终坚持的工作思路。
脱贫攻坚工作伊始,西双版纳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党委提出了“在红色教育的引领下促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红+绿”扶贫要求,按照“以精取胜、以实致远”的“精+实”扶贫方针,结合“严抓作风建设、瞄准脱贫症结”的“严+准”扶贫方法,制定了“入户精细化、施策精确化、扶贫精准化”和“政策宣传、深度识贫、资源整合、精准扶贫”的“三化四步走”扶贫战略,用实际行动为贫困山区少数民族群众谋福祉。
西双版纳烟草先后向上中山村投入帮扶资金25万元,既扶持生猪养殖等短平快项目,又注重抓好茶叶种植及加工工艺提升。同时,着力建设公共设施,丰富文化生活,改善居住条件,并邀请农技专家进村授课,科学开展生态种植和养殖,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促使“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随着进村道路硬化项目、饮水保障项目、亮化工程等的顺利实施,上中山村的面貌发生了彻底改变,全村38户贫困户已于2017年年底全部实现脱贫。
截至2019年年底,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左右,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5.3倍,“两不愁、三保障”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生产理念的转变和物质生活的丰富,并不是脱贫攻坚的“休止符”。勐腊县局(分公司)组织工作队队员进村入户,为政府实施总体脱贫攻坚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号召党员干部带头、全员参与,向村民捐赠生活物资和文化娱乐设施,为村民送去温暖;着眼可持续发展,组织干部职工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指导农户通过微信、抖音小视频等拓展茶叶和农产品销路,借助科技力量赢得更大发展。此外,他们还加快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建立农民稳定增收长效机制,培养内生发展动力,防止脱贫人口再返贫。让脱贫成效经得起时间检验,在脱贫之后“再送一程”——勐腊县局(分公司)正在为此继续努力。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深山之中的瑶寨,一片宁静祥和。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一线,祖国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同胞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心,与抗疫一线的同胞“手足相依”。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