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叶”(百年浓香)手工包装现场。
正式生产之前,工艺质量中心的工艺研究员要对储存的烟丝进行定时温湿度检测,达到规定数值后方可开始生产。
烟厂维修工全程在场,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机台运行指标。
(一)
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12月14日,对于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昌卷烟厂的干部职工来说,是一个不能休息的周六。
“大家不但没有怨言,反而有点紧张,或者说是兴奋。”负责生产的厂长助理毛爱龙告诉记者,因为当天首批次正式投产的“黄金叶”(百年浓香)将在他们的努力下面世。
上午9点,预先加工完成的烟丝原料从河南中烟新郑卷烟厂运输到位。“原料到位是不是可以生产了?”记者问道。“还不行,烟丝存放了一晚上,温度湿度都不符合生产工艺标准,要进入车间进行温湿度平衡。”制丝车间主任赵亚峰解释说。
在制丝车间,许昌卷烟厂工艺质量中心工艺研究员范磊手持温湿度检测仪在为这些“新媳妇们”找住处。“车间温湿度不一样,要找一个最合适的地方利用空间热传递让烟丝温湿度自然平衡。”范磊从选择的六个位置中找到最适宜的一处,通知工作人员将原料摆放到位,并随机打开三箱烟丝分别测量整体、外部和内部的温湿度。
“10度左右,还不行。”记录好时间和数值,范磊带领记者去往卷包车间。
在7号机台上,来自河南中烟技术中心、厂生产部、工艺质量中心和车间生产、维修班组的人员正在紧张地调试机器。
“机器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进行调整和改造,我们还得最后检测一下,保证设备处于最佳状态。”河南中烟技术能手、车间操作工焦健说。为了本次“黄金叶”(百年浓香)的生产,许昌卷烟厂在思想认识、人力、物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接到生产任务后,许昌卷烟厂先后多次与河南中烟技术中心进行交流,并组织生产、维修人员到郑州卷烟厂进行学习,制定出1万多字的方案、制度等材料,可谓下了一番苦功。“我们没有生产过手工包装的品牌,而且又是一个承载河南中烟未来发展的核心品牌,我们要像做工艺品一样做好‘黄金叶’(百年浓香),必须成功!”许昌卷烟厂厂长崔少卿坚定地说。
据了解,从任务下达到正式投产,许昌卷烟厂按照不断完善的生产方案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我们先后有84名干部职工参与进来,采用5人一组的生产包装模式,到12月初已完成试生产128万支。”许昌卷烟厂卷包车间主任宋兴旺说道。
(二)
时间很快到了14点。在经过3次测量后,烟丝终于达到要求,开始用于生产。
在GDX-1高速接装机的轰鸣声中,首批次“黄金叶”(百年浓香)烟支排着整齐的队伍“走”了出来。
14点20分,质检员倪萍拿着首批次生产出来的烟支送到生产部进行评吸。来自河南中烟技术中心的设计人员和评吸人员共同给出了“符合工艺设计标准,可以投产”的评价。
生产中,负责调试设备的维修班班长韩建夫和焦健不停地抽样检查烟支的水松纸结合部位,查看打孔位和无胶区的分布。“‘黄金叶’(百年浓香)是短支烟,需要改造切刀距离,改造烟支输出位置。我们在改造的同时,还不能影响质量。”韩建夫介绍说,“黄金叶”(百年浓香)采用了多种新技术,这对设备是一个挑战,也是在检测河南中烟人改造设备、实现让“设备为产品服务”的能力。
生产一直持续到18点,首批次25万支卷烟储存完成,以待次日进行手工包装。
(三)
12月15日上午8点是“黄金叶”(百年浓香)手工包烟的规定生产时间,而7点45分,近百名“穿着另类”的人员便进入了“黄金叶”(百年浓香)生产区域。
白色工作衣、白色工作帽、防口水口罩、手套,这样的装扮和平日在卷包车间常见的职工着装相差甚远,着实引起了记者的好奇。
“这是我们严格按照‘打造食品级现场’要求,规范手工包烟现场管理所做的工作之一。”看到记者惊奇的表情,宋兴旺解释说,“手工包烟要比机器包装距离烟支更近,佩戴防水口罩是为了防止哈气、异味进入烟支,而穿白色工作衣、戴工作帽和手套是打造食品级现场的必要卫生防护。”
“除此之外,我们严格分区管理,将手工包烟区用屏风与外界隔离,严格物资管控,防止不同规格烟支、辅料混放。”卷包车间负责手工包烟工作的副主任王聚海在一旁补充,“因为‘黄金叶’(百年浓香)的包装是纯手工的,需要人员长期坐着工作,所以我们专门选购了柔软、舒适、带靠背的椅子。此外,小盒、大条透明纸包装期间对光线的要求很高。现在是冬季,昼短夜长,8点半之前和16点后车间的光线就稍暗了,所以我们在每个工作台上配备了标准光源台灯。这样在保护手工包烟人员身体的同时,也为‘黄金叶’(百年浓香)的产品质量添‘光’。”
原材料质量筛选,条盒成型,条盒内底打生产日期、班组条码,16组手工包烟人员利用正式生产前15分钟的时间,为顺利生产做好充分准备。
8点10分,通过层层“审核”的烟支进入手工包烟区域。
“烟支虽然经过‘审核’,但在装入小盒之前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筛选。”负责手工包烟的组长马胜利认真地说,“对两次掐烟过程中产生的表面有皱纹、空头的卷烟再次挑选,确保每一支卷烟都是精美的。”
记者看到,包烟人员不是一次数够20支卷烟,而是按照7—6—7排列方式,分三次将烟支装入烟盒,并进行满盒称重,对在重量标准之外的重新进行检查,防止多装或少装。
“张弘,我试着用大拇指用力往里推透明纸,你看这一个我打的合格吗?”第3组负责小盒透明纸包装的黄凤兰拿起刚打好的烟包递给了工艺质量中心外观检测科科长张弘,对其检查上一盒时提出的透明纸搭扣问题进行修正。
灯下,工艺质量中心副主任李少平、外观检测科科长张弘、质检员倪萍对烟包四个角的搭扣处认真检查:用眼看,透过灯光看透明纸搭扣是否到位;用手摸,看搭扣处是否表面平整。最终三人给出了一致意见:“合格!”
没有特定的检查时间、没有特定的检查地点,工艺质量中心的人员一直待在手工包烟人员周围,生产一点,检查一点。烟支皱纹、内衬纸褶皱、透明纸死折等问题被一一解决。
9点5分,外观检验员按照国标要求,将第一批生产的“黄金叶”(百年浓香)产品送到检测室,对外观、物测、感官、烟气质量进行整体评价,大家意见达成一致:“产品外观符合工艺标准,物理指标符合工艺标准,烟气质量无明显差异,合格。”
16点,第一批次的25件“黄金叶”(百年浓香)入库。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