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正文

黄鹤楼科技园“技术生态系统”聚变效应日益显现

写在湖北中烟黄鹤楼科技园创建十周年之际
2012年12月19日 来源:烟草在线专稿 作者:林梓
A+ A

  烟草在线专稿  纵观世界各地成功的高新科技园区,无论是美国的硅谷,还是我国台湾地区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尽管各自的管理体制不尽相同,但共同的一点都是采用了符合自身特点、最有利于促进园区聚变效应的管理体制,从而加快了创新要素的聚集,带动了一批高新产业群的产生和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历史及趋势证明,将优势产业纳入相对集中的区域,共享技术、人才、信息、政策与管理等资源要素,更大程度地吸引知识、技术、资本等战略性资源,对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细细探究黄鹤楼品牌从无到有、由小及大、由弱向强的历史,可以说充分发挥了创新的聚变优势,而始建于2003年的黄鹤楼科技园正是湖北中烟实施创新的“策源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高地”。 时至今日,黄鹤楼科技园已走过近十个年头,在争创“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手段、一流的成果、一流的人才”的道路上,黄鹤楼科技园“技术生态系统”的效用日益显现。 

  三项创新逐层衍进

  2003年以来,在行业“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的时代语境下,惨遭“制造之痛”的湖北卷烟工业,积极顺应行业发展大势,加大了卷烟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力度,顺利完成全省烟厂“18变1”工作,实现品牌“200变2”。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创新能力,为各类人才提供一流的创新环境和机制,这一年,黄鹤楼科技园开始筹建。它秉承“科技硅谷”的定位,专注于科技进步和创新,在实践中,逐步推进产品创新、流程创新和战略创新。三项创新的成功衍进,也为行业其它科技园区的模式构建提供了范本。

  所谓产品创新,是指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的小型改革、产品变异,连续的、渐进的创新。从白金龙到红金龙、从永光到黄鹤楼,湖北中烟人的创新步伐从未停歇。

  2003年4月,全国烟草行业降焦减害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中式卷烟”的概念。延续这一全新概念,湖北中烟提出“打造中式卷烟经典品牌”的口号,并在黄鹤楼产品开发上进行颠覆性的创新与设计。2004年,1916•黄鹤楼再度开启“南洋烟魁壹号”传奇配方,集成371道特色工艺,汇集上百项的专利科技成果,将卷烟变成了一种多功能、多价值的集合体,完美融合审美享受、身心体验、身份认同、人本关怀等多重功能。继怀旧经典1916之后,浪漫经典漫天游、唯美经典论道、简约经典雅香四大经典系列相继现世,并形成了个性化、差异化的品牌特征,即“金色色系、典藏配方、特色工艺、雅香风格”,黄鹤楼品牌知名度有效提升,产品线渐趋完善。

  流程创新,即在观念上有重大突破的技术创新,常伴有产品创新、过程创新和组织创新的连锁反应。产品线的不断丰富,更需要提升技术“硬实力”作为支撑,全面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综合实力成了这一阶段的核心工作。

  瞄准“人无我有”的核心技术,紧盯“人有我优”的顶级技术,抢占技术制高点,争取标准话语权。在行业内率先变进口化学合成香精为天然香精香料,变传统滤棒为功能型滤棒,先人一步研发优质重组烟叶。此后,围绕决定一支烟品质品位的关键环节,湖北中烟不断完善专业化研究试验平台建设,加强外延型种植、科研、试验等基地建设,从多方面持续丰富和强化“天赐淡雅香”的风格特质。

  2008年6月,湖北中烟首创的淡雅香品类获得行业认定,宣告诞生。为更好地诠释淡雅香品类的特质,有效发掘黄鹤楼科技园这一创新平台的资源优势,开展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发人员将植物本香与烟草本香相结合,调配出了兼具轻松感、舒适感与满足感的淡雅香;依托湖北优越的自然环境,同商业企业一起培育“富硒”烟叶,将其作为淡雅香品类的主要原料;发挥科研优势,进行技术攻关,建立并完善了淡雅香生产工艺;攻克天然香精香料、增香型重组烟叶和降焦滤棒的技术难关,发挥其综合作用,彰显了产品低害、低焦、高香、舒喉的淡雅香品质。最终,湖北中烟成功构建了淡雅香品类,并使“黄鹤楼”成为淡雅香品类的代表品牌。 

  战略创新,意指在技术上相关联的创新集群战略的。封闭没有出路,开放才能发展。湖北中烟摈弃过去关紧大门搞研发的做法,敞开大门办企业,全面推进黄鹤楼科技园创新平台构建,全方位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其中,《以黄鹤楼科技园为平台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课题项目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创新体系的构建中,黄鹤楼科技园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企业特色、品牌特色的道路。其一,搭建专业化高新技术创新平台。围绕“烟草育种、卷烟调香、特色工艺、减害降焦”四大战略课题,细分专业研究领域,划小科研试验单位,持续改善研究、试验及检测装备水平,形成了以1家国家级技术中心为龙头、2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为侧翼、20多个专业研究所为支撑的矩阵式技术研发创新平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其二,构建外向型技术创新协作体系。围绕提升黄鹤楼品牌的品质品位,依托黄鹤楼科技园,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道路,目前已与国内外40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起技术协作关系,常年联合2700多名社会专家开展技术攻关,广泛整合行业内外的智力资源、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全方位地提升企业基础技术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成果转化水平。其三,创建有利于科研人员加快成长的激励机制。着眼于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按照打造“人才特区”、“创新示范区”的标准,持续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机制,广泛推行项目竞标、课题负责、绩效挂钩等制度,彻底打通专业科研人员的成长通道,营造出科研人员比钻研、比创意、比成果、比奉献的良好氛围,形成了一支高学历、高素质、高效率、高产出的优秀创新人才队伍。

  创新链条顺“市”而生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可以看作是创新要素(信息、思想、物质、人员)在创新的目标下的流动、实现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将知识、技能、物质向创新目标转化并且被市场所接受的过程。如果说发明是一个知识创造性组合的技术活动,那么企业技术创新则是一种满足市场需求的经济活动。

  2003年以来,行业改革的动力冲决了专卖庇护的思想障碍,品牌如何发展?企业如何壮大?最终要由市场说了算。这对于那些论资排辈、靠计划指标过日子的企业是一次冲击。工商分社吹响了建立全国大市场的号角,消费者数量多、分布广才叫大市场。只有真正从观念上确立了市场导向,联合重组、技术创新等诸多问题才算找到了动力与方向,这就是中国烟草新时期的大势所在。这一年,如今闻名于世的黄鹤楼科技园破土筹建,可以说黄鹤楼品牌2003年之后几年所创造的传奇盖基于此。

  从科技平台创新到低焦油战略再到扁平化管理,黄鹤楼科技园适应并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并逐渐形成了特色独具的“创新生物链”: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设计——试制——生产——营销——扩散。这诸多环节既有它们各自相对独立的要求和内容,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沟通而形成的一个有机的完整过程。这个创新链条是一个系统过程,是由多个互相联系的条件和环节所组成的复杂过程。新设想的产生来自科技知识、科技信息和市场需求信息,需要和可能相结合才会产生创新目标,成为创新的起点。随后是信息资源、人力、物力、资金等的不断投入,创新活动的不断深入,各个环节互相紧密结合、相互依赖程度愈加紧密,这多种环节的反复联系形成了一种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螺旋环式的网状结构关系,每一个往复循环都使创新的层面上升一个等级。

  在聚焦市场的战略指引下,“让科技与消费者对话”成为了黄鹤楼苦苦思索的科研风格。其后,黄鹤楼科技园确立了“终极目标”:“黄鹤楼的技术应该是消费者可以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我们要做最能为消费者所理解的好烟。”从标有尺寸的减肥皮带上,科技园研发人员获得灵感,联想到“卷烟中的焦油含量是不是也能用刻度表示?”于是,人们看到“为了谁•黄鹤楼”的烟支上多了两条标有“3”、“6”字样的刻度线。或许会有人问“是不是吸到3刻度线就真的含3毫克焦油?”此时这个已经并不重要了,正如一位消费者所说:“只要看到这个刻度,我就会提醒自己要注意身体。” 

  我们看到的是超过百规格的“黄鹤楼”卷烟产品,却没有看见科技园的产品设计人员每周都要提交几十个新规格创意案,若从采纳率来讲,并不算高。习惯了笨功夫的湖北中烟人深知,要想先行,必须多行。以市场为导向,企业组建成立了一支规模达1000人的兼职品吸队伍,定期收集、反馈各地市场对黄鹤楼品牌的意见建议,及时加以改进;建立营销人员、技术人员深入市场调研制度,配备专用配方车,把实验室前移到销区,做实产品与市场衔接工作。

  创新要素迸发合力

  并非在地理上的自然扎堆就能形成聚合裂变作用,而是有组织的综合体才有可能产生聚变效应。黄鹤楼科技园创造了一种灵活有效的创新组合与产业体系,形成了所谓的“技术食物链”。这种生物链式的科技价值链结构展示了黄鹤楼科技园横向发展的现代工业结构,在效益驱动与自我实现相结合的动力作用之下,共同营造了企业的“技术生态系统”,其中的协调作用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科技园能够成功进行创新聚变的秘密所在。

  正是通过密集知识和技术的交互激荡,才能不断创造出高科技的新产品。黄鹤楼科技园500亩范围内聚集了国内外4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2700多名社会专家,这些高校和科研机构也是黄鹤楼科技园的心脏和动脉。在这种开放流动的科研氛围中,“人才流”、“技术流”、“信息流”、“知识流”间自由流动,使生产要素得到合理配置。

  产学研相结合的最关键一步还是将研究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