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三峡晚报》编辑整理 走在街头在地上发现没见过的烟盒,他会立马捡起,或买来香烟跟别人交换,还与外省藏友交换烟标……住在三峡隆康路日新里2号,今年63岁的万立平,已收藏烟标上万枚,品种达1000多种。12月9日,他将这些30多年收集的烟标全部捐给了社区,希望能办个烟标展。
9日上午,在伍家岗区隆康路社区,万立平展示了他收藏的烟标。记者看到,1个大木箱、4个铁皮盒、10个塑料袋内装满各类烟标,另有12块用玻璃相框装裱的烟标。银莲、当阳桥、夜眼松、昭君、球迷……这些香烟都已停产。从花花绿绿的烟标中,可以看到历史人物、动物、花卉、人间百态、民俗风情、电影戏剧等,方寸之中反映了社会历史、风土风情、壮丽河山等。“收集了30多年,共有1万多枚、1000多个牌子的香烟。”万立平说,每张小小的烟标,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凝结着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和人的精神风貌,并反映出烟草工业的发展,甚至中国社会的变化。“开始就是觉得烟盒子漂亮,也不懂什么是烟标收藏。”提及收藏烟标的经历,万立平侃侃道来。
他从20多岁开始抽烟,当时的香烟从几分钱到几角钱一包,31岁时,他看到一篇有关收藏文化的文章才开始收集烟标。万立平是红卫化工厂的职工,很少有机会外出,这些烟标都是在宜昌收集起来的,“去得最多的是车站、码头、公园广场这些人多的地方,每次看到没见过的烟盒都特别兴奋”平时生活中,万立平处处留心,走路也开始喜欢低着头,没准就能捡到一个自己没有的烟标。2000年5月的一天,他在东山大道看到一辆从河南来宜昌卖菜的车上有个圆形烟盒,便上前与商贩交谈,得知那个烟盒是装茶叶用的,于是他花20元钱买了个茶叶瓶跟对方交换。有朋友去外地出差或者旅游,他总要托他们带上几包当地的特产烟回来。除此之外,他还结交了许多外省的藏友,通过书信交往,相互交换烟标。“主要是拾捡、购买、交换得来的,除了没有西藏产的烟外,其他省市包括香港、台湾的都有。”万立平说,在漫长收集过程中有许多乐趣和难以言说的辛酸,比如好猫、黑猫、白猫、子鼠这个“猫”系列的烟标,涉及4个省的烟厂,他足足花了10年时间才收集齐全。
万立平说,烟标是香烟的包装盒,空烟盒失去了包装功能,但保留着另一种作用——历史见证。“这些烟标大部分是来宜昌游览、公干的游客留下的,”万立平说,30多年前宜昌流通的卷烟只有10来个牌子,而今卖的烟来自全国各地。从收集的烟标中也看到宜昌的开放足迹,见证了来宜昌的游客由30年前的邻近省份扩大到现在全国各地、世界各国,宜昌知名度的提高也可见一斑。
隆康路社区主任胡静说,这些烟标精美的设计,给人以美的享受,社区将进行整理分类,向居民进行展出。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