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频道 > 散文随笔 > 正文

一方石砚台【图】

2015年10月28日 来源:烟草在线 作者:许双福
A+ A

  烟草在线专稿  对于中国人来说,对砚台太熟悉不过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石砚

  我第一次知道砚台是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初,当时,随着我父亲的工作调动,我们家从北京的通信兵兵部来到了湖北的房县,因为部队没有办学条件,我们这些部队的孩子就在附近的农村小学上学,我此时上小学三年级。整个国家的经济匮乏,加之又是大山深处,这里的办学条件很差,有几个学期,我们连教科书都没有,纸张的缺乏,只有老师有一本,老师在黑板上写学生们抄。后来有教科书了,书的纸张颜色各异,红、黄、绿,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故意而为,实际是洛阳纸贵,用的是再生纸。再后来,学校响应号召,勤工俭学,刚好又是“农业学大寨”开展的如火如荼,学着大寨的样子,将坡地修成梯田。学校规定,上午上课,下午到离学校三四公里外的土山上修梯田。这些,对于孩童的我们是求之不得的,没有了约束,虽然累人,但,没了教室里的手背后。渐渐地,学生没了学生样,期末考试也只是走个过场,学生们俨然就是生产队的小社员。

  我的班主任是武汉钢铁学院毕业的,酷爱书法,看着我们小小的年龄,整天被政治形势影响,没有了学习的兴趣,王老师很是为我们着急,在他的思想里,学生不学习,叫什么学生?有一天,他对我们讲道:“如此下去,你们能学到什么,这是误人子弟,作为老师,我心中有愧,你们总得学点什么,这样,我教你们学写毛笔字,大家回去准备毛笔和砚台。”

  第一堂课,王老师先给我们讲了王羲之的故事:有一次,王羲之上街,看到一个烧饼铺里,一位老太太低着头擀着饼,将擀好的饼头都不回地越过肩膀抛到了烙锅里,炉旁的儿子负责翻饼,母子俩配合默契。王羲之定神地看着,上前问这位老太太,怎样才能抛得那么的准?老太太告诉他,是练习出来的,功夫能使铁杵磨成针。王羲之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写字练出来。这个故事影响了我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也成了我教育我孩子的故事。

  年少时的刻苦铭心的事令人忘不了,故事如此,老师如此,虽然岁月流过了三十多年,每每想到这个故事,王老师的音容笑貌就在眼前。就因有了这个基础,工作后,单位里的标语,过年时,帮助同事写春联,虽然自己的字拿不出手,但,自己喜欢写,喜欢观摩,喜欢看别人写字。虽是时过境迁,我还是喜欢用砚台磨墨,手不停地转动,长条墨块渐渐变短,其中的韵味,是用瓶装墨汁感受不到的。

  有了这种喜欢,就注意砚台的变化。有一年,回到曾经生活过的房县,看到地摊上有一方石砚,我对石质不懂,觉得这方石砚与我有缘,便买了下来,砚台里还散发着墨香味。拿回来舍不得用,将其摆放在装饰柜里,每每看到它,我便想起王老师将毛笔蘸上水,在黑板上临摹王羲之的字,想到了《兰亭序》,闻到了丝丝墨香。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