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腊月,是一年之中的最后一个农历月份,俗称为岁尾,又称为冰月、寒月,文人墨客多称为嘉平月。农历十二月初八,民间俗称“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已延续了两千多年。
腊月,正值寒冬,旧时有童谣谓之:“腊七腊八,冷死寒鸦”,可见这个月份的寒冷程度。老北京最熟悉的,莫过于“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首童谣了。腊月初八是腊月里的第一个节日,每到这天家家都要吃腊八粥。古人认为,粥是“世间第一补人之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粥能益气、生津、养脾胃、治虚寒,最为饮食之妙诀也”。可见腊八这天吃腊八粥,既顺应了节日的习俗,也对人的健康大有裨益。
在南宋时期,腊八粥除了供佛以外,它还是民间互相馈赠的礼品。互送腊八,是早已相沿成习的。隔壁、对门、亲戚、邻里,家家都送去一些,偶尔还会有不相识的人来讨要。家里有呀呀学语的幼儿,有尚待启蒙的孩童,有久病卧床的老人,甚至有不下蛋的鸡、不结果的树……都会像化缘一样挨家去讨,据说吃了百家饭,就会有了灵气。腊八粥要多做,除了当天吃、送,还要留一些,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天天热来吃。这饭热得次数越多越好吃:“腊八热三遍,酒席也不换。”有时,会持续吃到腊月十五,这时的腊八可谁也讨不去了。大诗人陆游对此风俗也颇有兴致,他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一诗中这样写道:“今朝佛粥便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对于腊八节的习俗,历代诗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杜甫在《腊日》一诗中刻画了自己有意辞官回家过腊八的心境:“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除此之外,无论是魏收的:“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还是夏仁虎的:“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抑或是是李福的:“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都描绘出了人们过腊八节的情形。
腊八粥,清香可口,营养丰富,易消化,深得人们喜爱,“腊八”风俗也反映了劳动人民对丰收年景的渴望。岁月流转,时光荏苒。在国富民丰的今天,人们大都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好日子,但吃腊八粥的风俗依旧盛行。我想,这不仅是一方习俗的延续,更是一种传统因子的积淀。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