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的仁人志士,不仅把俭朴视作美德,而且提倡俭以养德,以作为培养道德、砥砺精神之道。它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开出富裕的花;它似雨露,能让富有的土地结出智慧的果。从厉行节约的晏婴到“一钱太守”的刘宠,从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都为我们留下了一份份忧苦忧民、勤劳天下的珍贵遗产。而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朴素的光辉事迹,更是彪炳千秋,激励了亿万中华儿女。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这个优良的品质似乎正在离我们渐行渐远。
近来,媒体披露的各种“舌尖上的浪费”让人触目惊心。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吃对于中国人来讲是一件大事,而且是远远超出了满足口腹之欲的大事。它已经成了人际交往的主要途径,亲朋好友聚会要吃,婚丧嫁娶要吃,升学升迁要吃,商务往来要吃,上级检查要吃,重大庆典要吃……吃饭已经成为了社会运转的润滑剂。种种需求、种种博弈都在这觥筹交错之间变得和谐、变得顺利。似乎只有大排场,才能显示尊贵;只有刻意剩下很多食物,才能表明富有;反正是公款消费,浪费的也不是自己的钱,不用心疼;即便是自己掏腰包,浪费的也是自家的钱,与他人无关……这样一些错误的消费观念正在慢慢腐蚀原本淳朴的我们。而与此相对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需要我们去救助。“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诗句,可如今似乎早已被抛诸脑后。如此浪费食物,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对食物的亵渎,更是对劳动者的不尊重。
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浪费的又岂止食物这一种呢。在公共领域,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三公消费之巨让人瞠目结舌,办公用品领用无计划、无监管,造成使用人员无节约意识,一次性办公用品的丢弃率越来越高也让人扼腕叹息。在个人领域,人离灯不关、电扇天天转、电脑熬夜班(显示器不关)、自来水哗哗地流等现象也是随处可见……也许是我们的生活富了、腰包鼓了,不少人就认为浪费一点也无妨了。的确,随着人们的消费习惯从“生存型”转向“发展型”,适当提高消费水平本无可厚非,但这决不能成为丢掉勤俭节约这个传家宝的理由。且不论资源短缺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也不说我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名仍然靠后,任何时候富裕都不是浪费的通行证,我们又岂能未富先奢?
老祖宗说得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是比以前富裕一些了,但仍然要时刻铭记资源的来之不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和动力,奢靡则是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节约,是对家庭幸福的盘算,更是一份社会义务的担当,节约是一种远见,一种态度,一种智慧。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
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让我们下定决心,行动起来,向一切奢靡浪费宣战,从每一个时间节点抓起,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做起。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