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频道 > 正文

闲话《红楼梦》

2012年06月20日 来源:烟草在线 作者:杨庆成
A+ A

  对一部经典巅峰之作《红楼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体会,我个人也有一些闲话。

  从《红楼梦》的文本中,不仅可以看到民风民俗、美味佳肴、古典建筑、诗词歌赋、官员百姓、小姐丫环、公子王孙等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亦见禅机佛理和孔孟朱理,更让人看到了大观园的繁华和繁华过后荒凉和冷清,为青春散场和情爱破灭而感怀不已。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由少年时代的友情演变而成的,直白且曲折。在那个爱情无法自由自主的年代,婚姻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等诸多条件。他们两情相悦,互为知音的爱情弥足珍贵,但没有得到权威人士的支持和祝福,他们的爱情注定成为镜花水月,徒生唏嘘神伤。

  当今的爱情虽不像《爱情买卖》控诉的那样可以赤裸裸地“交易”,但在物欲的欺凌和冲击下,爱情这份纯粹美好的情欲变得面露凄楚,形单影孤。年少多彩的爱情并不牢靠,只有在经历家庭生活的世俗化后,爱情转变成亲情,才有些厚重和坚韧。但也不排除贫贱夫妻百事哀,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可能。

  宝黛的爱情在经历青春叛逆期重重考验后,逐渐至纯至真至性。没有身家的支持护卫,在薛宝钗的竞争压力下(薛宝钗同样是个悲剧人物),多愁善感、敏感脆弱的黛玉身心憔悴,爱情支柱逐渐坍塌,他们的爱情滑向了不可逆转的悲剧深渊,人逝情未了,留给读者或强或弱的惋惜和共鸣。

  在现实的眼光中,林黛玉娇弱的身体和率真的性格无法得到认可,从而导致她在爱情竞争中败北,只能空悲切,一腔真情付诗词,葬花之人如花般凋零,实现了人花一体。现实环境把她逼入了绝境,一个痴情多才的生命就这样在喧嚣热闹的大观园中悄然逝去,让人无奈感慨。掩卷追问情为何物,无语无解却心潮澎湃。

  晴雯个性张扬,风流灵巧,追求自由平等,最具反抗精神。她的这些性格特征都是伏笔,预示她不能善终。在权力至上的中国古代社会,张扬个性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不论是非功过,是天妒还是人忌,是传统还是潜规则,答案可能潜伏在国民性中。

  在等级森严的大观园中,小姐和丫环等女性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根本原因是没有平台和机遇,让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只能忍受不公平命运的摆弄和蹂躏。同样地,在不断更迭的现实生活中,谁又能真正掌握自己命运呢。即使是权威的帝王将相在朝代更迭中同样是一副可怜可悲怂样。每个人在各种欲望和社会洪流的裹挟下,难以自己,难以站稳立场,张扬个人的大旗,终将被风吹雨打去。

  金钏一句玩笑把自己年轻的生命断送了。可见祸从口出此言不虚。难怪谨言慎行成了国人为人处世的法则。现在大家信奉深沉,深不见底,沉默是金。只围观,不表态。沉默这种不作为,让许多世相消失,让情绪积累发酵。在现实中,大家谨言慎行,不苟言笑,面部没有表情就是最常见的表情。即使思潮奔涌,激情澎湃,那也不能无忌无畏地表白。

  鸳鸯为抗争权贵欲对青春的霸占践踏而把生命奉献给了自己的信仰。一如黛玉的痴情,她们都实现了质本洁来还洁去。她们用生命抗争现实的不堪和肮脏,就像各种媒体上经常出现的许多弱女子为了抗争和自证,用鲜血甚至生命捍卫了她们心中的圣洁。假设换成当下流行的二奶和小三们,她们对这种送上门的权贵或富豪的垂涎一定会从梦中笑醒,她们一定鄙视鸳鸯们的死心眼。

  司棋为追求爱情而勇敢无畏,为捍卫爱情的高尚纯洁而献出生命。尤三姐以死明志(爱)让人感佩和惋惜。秦钟(情种)因为亲情和爱情而丧命。他们都或多或少地诠释了这样的诗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红楼梦》中早丧的年轻薄命女性有秦可卿、林黛玉、晴雯、鸳鸯、司棋、王熙凤、金钏、尤二姐、尤三姐、贾元春、贾迎春、甄英莲(香菱)、夏金桂等十几个。

  夏金桂是“死得其所”,王熙凤为财害命折寿,香菱死于难产,别的女性似乎都不该死于非命,她们年轻美丽的生命早逝,都印证了这样的古话:人生无常,红颜薄命。这也许正是《红楼梦》的魅力所在,她们向死而生,别样生动地活在著作中,青春永驻,形象不朽。

  一部《红楼梦》就是一首首青春欢歌与挽歌,是一支支情爱悲欢的交响,悠悠忽忽回响在天地间,熠熠生辉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让人为之心碎,让人为之痴迷,让人为之沉醉。

  我们每个人都像贾宝玉,虽然不一定是高帅富的富二代或官二代,但同样留念热闹繁华,惧怕生命凋零,不愿寂寞孤独,都怜香惜玉,憧憬美好,期盼众生平等。大观园里那些曾经的美好年轻生命,如芙如菊如梅般凋零,让我们体味生命美好如此,却又容易如梦如幻般归于空寂。

  我们每个人都似林黛玉,感时花溅泪,情恨夜难寐。可能会由聚时的热闹想到了散时的冷清,由花草一季想到人生一世。我们会感春悲秋,敏感脆弱,多愁善感,悲天悯人。

  时空流转,人事代谢,恩怨情仇,悲欢离合,生老病死,每个人都逃不出这个无情或无情的“大观园”。人间正道是沧桑,沧桑之际多彷徨。正如一位作家所言,人生就是不断失去美好的过程。

  看罢《红楼梦》,感慨良多,以上闲话难以尽述,因笔力不足,只能以如下两句草草结束。落英如雨悲如潮,青春年好命多夭。宝黛情爱梦多少,读者感伤常凭吊。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