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广角 > 烟具赏析 > 正文

张荣:清代鼻烟壶的鉴赏【图】

2013年11月05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山东收藏网编辑整理 作者:
A+ A

  鼻烟壶的历史很短,清代一朝才出现。这和满族人喜好鼻烟有关。

  关于鼻烟壶的来源,在学术研究领域三个说法:万历说、顺治说和康熙说。

  有人认为万历年间就已经有鼻烟壶了,这有一定的道理。万历时期,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传教,给万历皇帝带了很多西洋的礼物,其中就有鼻烟。鼻烟盛放在瓷或玻璃的容器中。澳门历史博物馆有一个小展览,陈列了很多明晚期的小玻璃瓶和瓷器瓶子。有人认为那就是中国最早的鼻烟壶的诞生。实际上是用当时的小药瓶来装的。

  “顺治说”是因为原来的北京文物商店收藏了几件顺治款的龙纹的铜鼻烟壶,有“顺治三年”“顺治五年”“顺治六年”款,所以有人认为顺治时期就已经有鼻烟壶了。实际上我们看过之后,认为它是民国仿制的,和顺治没有任何关系。在各类文物当中,都没有带顺治官款的文物,即使是带款最多的瓷器也没有。

  经过多年的研究,结合档案文献和实物,我们认为,清代鼻烟壶应该是从康熙年间出现的。现在传世最早的实物就是康熙年款的铜胎画珐琅鼻烟壶。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带康熙款的鼻烟壶可能不超过20个,十分珍贵。

  鼻烟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它把清代能够涉及到的材质几乎都用到了,集清代各种材质、各种制作工艺于一身。它的材质不是单一的,制作工艺也不是单一的,采用的装饰方法也不是单一的。所以鼻烟壶是一类很独特的文物。

  在整个清代,鼻烟壶的制作从康熙到宣统一直没有中断,这是众多文物中唯一的一类,为我们的研究和学习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鼻烟壶的公私收藏和研究

  鼻烟壶的产生是因为满人的生活习惯。据清宫造办处的档案记载,造办处的各个作坊都曾大量制作鼻烟壶。清代鼻烟壶的制作量很大,所以今天能够看到的也很多。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倒台抄家的时候发现他竟有两千多件鼻烟壶。除了和生活习惯有关,鼻烟壶的多少、材质的好坏、装饰图案的好坏,也是当时人的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鼻烟壶的数量和珅差不多,也是两千多件。另一个藏量比较大的是台北故宫,但是没有专门展览,只是在它的固定展览中有几件。

  私人收藏方面,鼻烟壶大藏家并不在中国,而是在欧美。鼻烟壶虽然很小,但是极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功能。在欧美,特别是美国,很多人都非常喜欢鼻烟壶,收藏的品位也很高,对鼻烟壶有很深的研究。西方人对鼻烟壶情有独钟,甚至1964年就在美国成立了庞大的鼻烟壶组织——“国际中国鼻烟壶协会”。全世界重要的鼻烟壶专著及收藏,大部分都在国外。美国奥克兰博物馆有一个展览,专门展出中国的鼻烟壶,600件藏品全部来自一位老太太的收藏。除了美国以外,一些香港鼻烟壶藏家的水平也很高。

  去年5月和11月,香港邦瀚斯(Bonhams,一译“宝龙”)举办了两场玛丽及庄智博(MARY & GEORGE BLOCH)鼻烟壶珍藏专拍,聚集了来自欧美、港台、新加坡及日本等世界各地的藏家,刷新了多项鼻烟壶单品成交纪录。玛丽及庄智博夫妇利用生活和工作在远东地区之便,在过去30多年收藏了1700多件鼻烟壶,均是中国鼻烟壶发展鼎盛时期之作。2009年4月,庄智博于香港逝世,玛丽决定将他们的藏品在5年内分10次陆续上拍。

  相比之下,中国大陆对鼻烟壶的研究和收藏起步很晚,可能不超过20年的时间。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90年代,我和夏更起先生一起出过一本《故宫鼻烟壶选粹》,现在已经绝版了。当时定价180元,去年秋拍时这本书拍了六千多元。近年故宫出版的《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60卷中有一本专写鼻烟壶。《故宫收藏》系列丛书中由我主编的《你应该知道的200件鼻烟壶》,分玻璃、金属胎珐琅、玉石、陶瓷、有机材质等五个部分逐一介绍,图像清晰,作为资料很有用。台北故宫原副院长张临生女士曾经出过一本《故宫鼻烟壶》,非常好,但已经绝版了。

  有关鼻烟壶的档案资料很多,如果有精力,可以把档案中提及的鼻烟壶都集中起来,这对于将来的深入研究非常有用。

  玻璃鼻烟壶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把鼻烟壶分为五大类,基本是按材质划分的,分别是玻璃类、金属类(主要是铜胎画珐琅,数量较少)、玉石类、瓷器类以及其他材质的鼻烟壶,如漆器、陶器等。台北故宫有一件以贝壳为材料做成的鼻烟壶,北京故宫则有一件核桃做的鼻烟壶,都很精致。玉石鼻烟壶在造型上是最漂亮的一类。此外,使用有机类材料制成的鼻烟壶也很多,比如竹、木、象牙、葫芦、犀角、漆器等。文竹又称“贴黄”、“竹黄”等,乃取竹筒内壁之黄色表层翻转过来,经煮压,黏贴到木制胎骨上。

  其中,数量最大、传世最多的还是玻璃类的鼻烟壶。因为玻璃本身对鼻烟有保护作用。

  玻璃是一种合成的材料,目前所见最早的出土时代是战国时期,此后的发展很缓慢,到了清代,忽然有了一个高峰。清代的玻璃大发展和康熙皇帝喜欢西洋科技有关。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在德国传教士纪理安(Kilian Stumf)的帮助下,在清宫造办处里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玻璃厂,是清代玻璃制作的一个大发展。在当时,玻璃器皿比珠宝还要贵重。从档案中可以看到,清廷每年赏赐达赖、班禅的宝物里几乎都有玻璃类的器物。

  虽然从康熙三十五年开始就有了御用玻璃厂,但是玻璃鼻烟壶中所带年款最早的是雍正款。从乾隆朝开始,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都有带本朝年款的玻璃鼻烟壶。

  玻璃鼻烟壶有一个特点,就是大部分不是用玻璃盖,而是用铜镀金錾花盖。玻璃鼻烟壶在玻璃厂做,盖则是由专门的镀金作来做。鼻烟壶里的小匙,基本上有三种材质:最主要的一种是象牙,这是在牙作做;一类是铜镀金,在铜作做;还有一类是竹的。

  我们对玻璃鼻烟壶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分类,包括单色玻璃、套玻璃、画珐琅玻璃、搅玻璃、金星玻璃、搅玻璃等。

  单色玻璃鼻烟壶

  单色玻璃鼻烟壶的数量是最大的。玻璃有一个特点是色彩比陶瓷多,特别是单色远远超过了陶瓷,很多颜色是陶瓷烧出不来的。从档案记载看,雍正时期和乾隆时期,玻璃颜色已经达到了将近40种,但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只有将近20种。其中豇豆红色玻璃和瓷器中的豇豆红釉很相似,它的配方至今还没有攻克。金星玻璃在雍正的档案中有记载,但实物只在乾隆一朝有。

  套玻璃鼻烟壶

  套玻璃是清代独创的工艺,是指用两色以上的玻璃制作器物。分为两种:一种是满套,在玻璃胎上满套与胎色不同的另一色玻璃,再用琢玉的方法在外套的玻璃上雕琢花纹;一种是将所需各色玻璃棒烧熔,直接在器表黏贴花纹。以满套为多。

  据文献记载,从康熙朝就有套玻璃鼻烟壶,但是最早的实物只看到了乾隆时期的,康熙跟雍正时期的实物均不见。乾隆朝的套玻璃鼻烟壶,没有大尺寸的,高度都是四五厘米左右,很精致。乾隆时期有一种套粉色玻璃鼻烟壶,粉色是乾隆朝特有的颜色。

  清代的官造套玻璃鼻烟壶,大部分都是椭圆形的足,而且一定是实心的平面的实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刻款。而且玻璃器的款识和其他文物不一样,它的字迹非常潦草,而且大部分是阴刻楷书款,只有少数是料款(仅在画珐琅玻璃上),更少数的是篆书款。篆书款应该是在玉作刻的,其他款则是在玻璃厂刻。

  官造的套玻璃鼻烟壶的基本规律是单色套单色,比如白套红、白套蓝、白套绿、红套蓝、红套黄等等。套多种颜色的基本上是民间的东西,但也不排除极少数套多色的也是官造的。对于民间造的鼻烟壶的研究现在还没有突破,因为没有可资对比的参照物,一件都没有。

  玻璃胎画珐琅鼻烟壶

  画珐琅是非常重要的一类清代文物。人们常说“珐琅彩”,但这个称谓在档案中是没有的,而是叫做××胎珐琅、××胎画珐琅。清代有六种材料的胎用于画珐琅:金、银、铜、瓷、玻璃、宜兴,即金胎画珐琅、铜胎画珐琅、银胎画珐琅等,其中铜胎画珐琅是最早的。银胎画珐琅也叫银烧蓝。瓷胎画珐琅是现在最贵的品种,俗称瓷胎珐琅彩。宜兴胎画珐琅大部分都是康熙年间的,基本都在台北故宫,北京故宫很少。

  在各种画珐琅中,工艺难度最大的是玻璃胎,但是现在市场上玻璃胎画珐琅拍不过瓷胎的,这是大家认知不充分造成的。玻璃胎画珐琅的成功率低,是因为它是二次烧成,先把玻璃烧成某种器形,再用珐琅来绘画;之后再烧,温度高了,玻璃就碎了,温度低了,珐琅颜色出不来。所以清代玻璃胎画珐琅的生产量最少,极为珍贵。北京故宫收藏的清代玻璃胎画珐琅器大约才20多件。多年前我只在香港佳士得看见过一件玻璃胎画珐琅西洋人物八方形笔筒极好,似乎拍了大约6000万港币。现在玻璃胎画珐琅鼻烟壶的价钱已经逼近一千万元了。

  乾隆时期出现了一批西洋人物和西洋建筑纹样的器物,这在雍正时期是没有的。雍正五年曾下令严禁外造制器,外造可能就是指西洋的东西。虽然如此,雍正皇帝还是留下了很多幅带着西洋发套的画像。乾隆时期的西洋人物和西洋建筑纹样主要出现在玻璃、铜胎画珐琅和瓷器上,经常是和中国的传统纹样相结合,很有意思。绘制者应该有两类,一类是真正的西洋画家,像郎世宁,还有一类是宫廷培养的画家。这种西洋纹样的玻璃胎画珐琅的数量很少。

  内画鼻烟壶

  玻璃鼻烟壶中,和现在能够衔接上的一种是内画鼻烟壶。内画玻璃的历史很短,但是研究起来难度很大。因为中国历史上手工艺人的地位比较低,有关他们的文字记载很少。内画玻璃究竟何时出现一直是个未知数。现在研究认为内画始于嘉庆年间的甘烜文,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收藏有一幅他的画作,风格和其传世的内画壶是一致的。内画玻璃的大发展应该是在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