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平的女工证。
在中国烟草博物馆的馆藏资料中,有一张上海华成烟公司的女工证。与那些做工精美、造型别致、各具特色的馆藏文物相比,这张普通的女工证虽然并不起眼,但作为民族卷烟工业发展的实物资料,作为上海烟厂工人投身革命事业的历史见证,这件藏品有着特殊的意义。
那么,这张女工证的背后究竟有一个怎样的故事?中国烟草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为我们解开了疑问。
这件藏品的捐赠者叫张剑平,原名张翠英,如今已是年逾90岁高龄的老人了。上世纪30年代,张剑平全家从天津逃难来到上海。为了养家糊口,张剑平来到上海华成烟公司当女工。
上海华成烟公司是由沈士诚、沈延康、虞成龙等人于1917年创立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卷烟工厂,生产过享誉一时的“美丽”牌卷烟,厂址位于上海华成路紫微里4号。
1931年,年仅11岁的张剑平成为上海华成烟公司的一名工人,工作是包锡纸,10支香烟为一包,25包为一条,每天的工资按条计算。那时人们把烟厂包锡纸的女工称作“锡包娘子”,小小年纪的张剑平只能算是“锡包妹妹”。
因为是临时工,张剑平最初并没有工号,直到3年后转为长工才有了编号为“1427”的工号。不过,因为各种原因,1937年,已经在华成烟公司工作了6年的张剑平才终于拿到了这张代表工人身份的女工证。
虽然已经过去了70多年,但是女工证上的图样和字迹依然清晰:左页上贴着一张张剑平当年办证时候的照片,并印有华成烟公司的图章。右页上“华成烟公司女工证”8个印刷体大字赫然醒目,签发时间显示为“民国二六年壹月”。
据中国烟草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张剑平14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则常年在外谋生。在那个战乱的年代里,作为家里的长女,“锡包妹妹”挑起了养家的重担。
不仅如此,正是在华成烟公司当女工的日子里,少年张剑平在工友的影响下,接受了早期革命主义思想教育,参加了抗日救亡宣传队、医疗救护队。
1942年,张剑平与在上海印刷厂工作的革命人士王安澜结婚。生下大女儿不久,丈夫留下一张纸条就离开了上海,张剑平猜到他去了解放区。后来,得知丈夫的消息,张剑平把2岁的女儿托付给工友,追寻着丈夫的足迹,“偷跑”到皖南,参加了新四军。
时间一晃就是几十年,张剑平早已不记得当年的女工证遗落在了哪里。直到1979年,张剑平夫妇准备翻造老房子时,找到了一只破旧的小箱子。打开箱子,张剑平惊喜地发现了这张依旧保存完好的女工证。2003年,得知筹建中国烟草博物馆的消息后,张剑平毫不犹豫地把这张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女工证捐献了出来。
如今,战火硝烟早已散尽,华成烟公司也已成过去,但是这张饱经沧桑的女工证却保留了下来,不仅记录着张剑平丰富的人生经历,也记录着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岁月。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