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烟随世谊入诗笺
烟草,原是产自美洲的。在明朝末年传入我国,张介宾的《景岳全书》中首次记述了烟草传入中国的情况。烟草传入之初,是作为一种药材,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随之不久,就成为了一种嗜好传遍了大江南北。到了崇祯末年就、已经风靡全国了。也就为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社会基础。
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和烟相关联的文化现象,主要是烟品文化和吸食文化。但是随着烟草制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不断壮大,和地位的提高,它便带有了日渐浓重的文化色彩。也就相应的进入到了知识分子、高层政客们的生活范围,被文人墨客,达官贵妇们推波助澜,涌现出大量的烟草文学作品,跻身在诗词文化大观园里熠熠生辉。
烟草流行于世,被世人追捧、喜爱,也就涌现出大量的赞美烟草的篇章。清朝陈陇就写过《烟草赞》:
“骚之孤馆,秀妇深闺,茶余酒罢,日夕风时,除烦解闷,无不宜之。”
介绍了吸食烟草有诸多的好处,可以刺激,麻醉人的感官,进而感染、影响人的情绪。
康熙进士陈元龙也写过《戏咏四首》和《咏烟》来赞美烟草:
《戏咏四首》之一:
“似仙翁吐火,初疑异草熏。
充肠无滓浊,出口有氤氲。”
《戏咏四首》之二:
“吸虚能化实,尝苦有余甘。
爝火寒能去,长吁意似酣。
良宵人寂寞,借尓助高谈。”
《咏烟》:
“细管通呼吸,微嘘一缕烟。
味从无味得,情岂有情牵。
益气去朝雾,清心却昼眠。
谁知饮食外,另有意中缘。”
有人赞美烟草,就有人反对种植、西吸食烟草。清代的钱大昕就认为烟草虽有诸多的功效,可以入药,但是烟草辛辣火烈,对于人的身体是有害处的。在《咏道中所见草木》写到:
“烈日炙叶干,黄丝细如绺。
筠筒烟一缕,相习以口受。
肺腑非铁石,火攻奚可狃。
奈何今时人,嗜此不去手。”
大多数的恶烟诗都是明确的指出种植烟草是和种植粮食稻谷争夺田地的。例如清代刘汶的《种烟行》:
“岂知谷贱饥可饱,忍使良田滋毒草,
往者岁歉难举炊,谁家食烟能疗饥。”
在众多的咏烟诗中,有一种专门吟咏妇女吸烟的的趣诗,以清朝的诗歌最多,如尤侗的《董文友有美人吃烟戏和六首用烟字韵》之一中写道:
“起卷珠帘怯晓寒,侍儿吹火镜台前,
朝云暮雨寻常事,有话巫山一段烟。”
其中也有许多事吸烟妇女自咏者,又如归懋仪的《烟草》诗:
“谁知渴饮饥餐外,小草呈奇妙味传。论古忽惊窗满雾,敲诗共讶口生莲。
线香燃得看徐喷,荷柄装成试下咽。缕绕珠帘风引细,影分金鼎篆初圆。
筒需斑竹工夸巧,制藉涂银饰逞妍。几席拈来常伴笔,登临携去亦随鞭。
文将与化嘘还吸,味美于回往复还。欲数淡巴菰故实,玉堂文已著瑶篇。”
在咏烟草的词中,文人大多用《天香》这个词牌写,也间有用《沁园春》词牌的,例如清代的朱方蔼就写过《天香》词来来吟咏烟草。海盐人朱履中还写过《咏烟百绝》来咏烟事。乾隆进士崔灏还写过咏烟长律。清朝人也有写烟草长赋的。1914年,英美烟草公司为了促进烟草销售,找人编写了三句半,读起来挺有意思。
要说烟伤人,尽是瞎胡论,干活吸支烟——提神;
学会吸支烟,朋场讲仁义,见人先让烟——和气;
吸烟大街上,一摇又三晃,伸手递支烟——排场;
烟友聚一桌,有谈笑哈哈,没事喷几口——快乐。
此外,还有许多吟咏烟具的诗歌,展现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生活画面,在中国,烟草绝不仅仅是一种消费品,它早已融进了各地的社会风俗和人情世故,成为一种独特的烟文化。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