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小的时候,刚刚实行分田到户,农闲时间长了,爸妈就合计着开个商店,随即找来一块刷过蓝漆的纤维板,用红油漆写下了“利群经销店”作为招牌,钉在了南屋旁边的墙上,然后卖了一辆自行车作为启动资金,不久小店就开张了。
我家是村里第二家个体经营户。第一家是整天嘴里叼着“黄金叶”香烟的张大娘。她皮肤黝黑、高高的个子,一头带着点波浪卷的短发,在同龄人中总显得与众不同。
我家的店本来在村中央,后因修路,房子被规划到国道边上,与张大娘的店只相隔一条路。那时候最便宜的烟是九分钱一盒,“黄金叶”好像是卖三毛六分钱,在农村属于高档烟了,一般老百姓是舍不得买的,可张大娘却一天一包抽不到天黑。后来“黄金叶”有了过滤嘴,张大娘还是继续抽“黄金叶”。再后来她发疯似地买光了附近所有店里的“黄金叶”香烟。爸爸问她才知道,我们这里的烟草公司以后不再供应“黄金叶”烟了。
爸爸病故时我已经工作十几年了。为了继续开好爸爸留下的店,我们夫妻俩一块从单位辞职回到了老家。我们把商店改为超市,因为位置好,很快便成为附近卷烟品种最全、销量最大的卷烟零售店。
一天下午,我正在网上聊天,住在隔壁的张大娘进来买菜,我习惯性地递上一支香烟说:“大娘,您尝尝,这是新推出的“黄金叶”(大金圆)。”张大娘没有接我递过去的烟,却伸手把整盒拿了过去,反反复复看了好一会儿、闻了好几遍,说:“还是老味道,别的牌子做不出这种香味。包装也漂亮了许多。”我好奇地问:“您这么了解这个牌子的烟啊?”张大娘却直摇头。我给她点上烟,她深深地吸了一口,一副陶醉的样子:“比原来的还好吸!”“是啊,我看过介绍了,它经过了一些工艺方面的创新。”
和张大娘聊了许久我才知道,原来张大娘的父亲就是河南郑州卷烟厂的技术员,所以她对“黄金叶”品牌有很深的感情。她当年是不顾家人反对远嫁到我们村的,由于当时的交通和通讯条件落后,从此与家人失去了联系,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开始吸“黄金叶”香烟,至今家里还珍藏着好多“黄金叶”烟标。如今快八十岁的她,也只有靠品味“黄金叶”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了。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