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这些年烟草公司政策好、服务好,种烟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靠着大树好乘凉,党员干部给我们帮了大忙。”在烟地里,54岁的烟农周军说了句由衷的大白族。
在龙场镇周家寨采访,许多农民连连称赞烟草推行的“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工作法实打实,为群众办了一件又一件好事。
群众缺啥,干部送啥
在龙场镇周家寨,烟农的“刁”是挂了“号”,随便哪一个烟草人随口一说,都能说出几个人的“刁”劲来。
那些年,烤烟生产具有浓重的行政命令色彩,农民觉得种烟是帮政府完成政治任务。周家寨村的农民虽然勤劳,但心里不舒服,往往会想些“点子”,与干部对着干。干部与群众的脱节,使作风缺失。
2007年以来,针对作风缺失,纳雍局转变作风,发动干部深入一线调研,倾听的耳朵凑近了“民意”。干部下得去,意见听得到,烤烟生产的“药”对了农民发展经济的“症”。
龙场的“症”还有硬件缺失、技术缺失。
缺电,农民烤不了烟。龙场烟叶站支部会同县局烟基办,为周家寨村建设了60栋大型密集式烤房,并向他们提供“一对一帮扶,手把手指导”的最新烘烤技术,他们的烟叶烘烤水平大幅提高。
烟田无机耕道,是烤烟生产“第一车间”的通病。对此,纳雍还建设了机耕道,帮助烟农购买10多台微耕机以及烟叶种植保险,指导合作社组建了机耕专业队、育苗专业队等,送去了道路、农机。
部分贫困,或因子女考取大学难以为继,或因其它原因,逐步站对了位置——县烟草局专为贫困烟农送猪,支助贫困烟农子女上大学,帮助烟农解决种烟资金,切实解决烟农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在“群众缺啥,干部送啥”的情况下,不少烟农建起了漂亮的新房子,孩子上大学的费用也有了着落。支部书记林家勇说:“如今,党员干部经常驻村入户与烟农同吃同住,使得党群关系由‘背靠背’向‘心贴心’转变。‘刁钻’的农民现在成了铁杆烟农。好多次,只要烟草干部一到田间,烟农都会说:“这些年,公司对我们烟农是缺甚送甚,政策好,服务好,不让我们种烟,我也要种。”
干部如牛,制度如鞭
阳飞是纳雍县张家湾镇补作村的农民。
这个靠经营小百货维持一家人生计的残疾夫妻,人生遭遇堪称“接踵而来”。据了解,男主人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左手断了臂,女主人在一次意外事故中高位截肢。接踵而来的打击,让这个地处偏僻靠微薄收入的家庭雪上加霜。
纳雍县局专卖人员进行市场检查时,了解到阳飞的情况。通盘考虑了阳飞的消费环境、零售许可证合理布局情况,然后携带相关办证资料,为其上门办了《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
“想不到你们的服务这么好,上门办证省去了我们很多麻烦。”阳飞接过手中刚办好的《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高兴不已,连声感谢。
原来,自党的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纳雍局探索形成“群众评议进家门、解决问题进家门、政策宣讲进家门、帮难济困进家门”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干部“四进家门”工作机制,要求各部门进一步减少办事程序、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还要不断缩短烟草专卖零售户许可证的办理时限,改变当前受理模式,倡导上门办理,切实为边远地区群众解决困难。
目前,纳雍局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由传统的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依法作出决定更改为5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并要求由稽查大队集中受理变通为中队分散受理,更好地有效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目前,纳雍局现有党员96人,下设5个支部,与烟农、卷烟零售户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心贴心服务,手把手指导。“工作的实绩要接受群众评议和签字,还要经过相关部门考核与验收。”党组书记周真吉说,“党员干部工作的好坏由烟农说了算,零售户说了算,如此一来便出现制度催着干部跑的局面。”
党员围着群众转
这希时间,土壤墒情基本合适,县局纪检组长周焱每天忙着走村串寨。外人看来,这好像与纪检组长的本职工作没多大关系,但这是一项重要工作。自与该村结了“对子”,在烤烟种植帮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进企业带动百姓致富。
一辆载着7头小猪仔的三轮车驶进纳雍县龙场镇周家村大丫口组,7户贫困户通过抽签,免费领到纳雍分公司为他们发放的小猪仔。
“一头母猪进来圈里,我养它一年半载就能卖万把块钱。”龙场镇周家村贫困烟农王文俊站在猪圈里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包村干部通过《征求意见卡》了解到他想养猪,但又缺资金时,于是,县局协调银行,为王文俊贷款,并为其送去猪仔。
在纳雍县局机关,在基层烤烟收购站点,每个党员干部都心,案头都有《联系服务群众日志》,里面记满了所包村子的基本情况、群众意见和需求、重点帮扶事项、待办事宜等内容。
“过去遇到问题、办理一些手续,我们得跑这跑那。现在干部围着群众转,办啥事都很方便。”龙场镇周家寨李三等烟农说。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