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频道 > 正文

守住家乡、脱贫致富,这些“守望者”点燃了贫困户生活的希望……

2020年11月11日 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作者:吴清海、李青
A+ A

  “卜多小河牛栏江,海拉汉子泪汪汪;男到十六打工去,女嫁外地不还乡”。这是十几年前,海拉百姓口中常念叨的民谣。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海拉镇,境内山高谷深——既有海拔2879.6米的贵州第二高峰平箐梁子,又有海拔较低的牛栏江河谷地带。地势落差大、交通闭塞、土地破碎、水土流失,种种因素导致海拉一直处于极贫状态。

  在这里,烤烟是留守家乡的农民赖以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烟叶税占全镇财政收入的90%以上。2020年有烟农17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

  为了给海拉烟农提供优质到位的服务,贵州省毕节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设立了海拉收购点,如今点上有赵泽坤、钱朝华、李茂义、陈朝勇4位技术员。他们中,在海拉时间最长的赵泽坤已待了13年,最短的李茂义也已待了6年。

  10余年来,他们陆续加入海拉收购点这个小“家”,管理着散布于160余平方公里的烟叶,服务着海拉的烟农,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他们的努力下,一户户家庭摆脱了贫困,盖起了新房,改善了生活,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今年55岁的红光村烟农杨玉华,因小儿麻痹左手及右腿留下残疾,他的妻子因医疗失误导致双腿发育不良,两人养育着3个孩子。

  “记得第一次到他家的时候,家里没有一条像样的凳子,塑料凳是向邻居家借的。用家徒四壁形容毫不为过。”赵泽坤对杨玉华的老屋记忆犹新。

  2012年起,赵泽坤们就开展帮扶杨玉华。争取行业补贴为杨玉华修建了30立方米的水窖,解决了杨玉华一家用水难题。出工出钱又出力,帮助杨玉华种上了烟,轮番对他进行技术指导,帮助他通过种烟改善生活。

  2019年,杨玉华种了8亩烤烟,收入近4万元。用上政府的补贴资金、多年省吃俭用攒下的积蓄和孩子打工寄回的生活费,杨玉华修建了一幢新房,购置了沙发、茶几、电视,生活越过越好。

  今年28岁的沈成维曾外出打工多年。2014年结婚以后,为了照顾家庭回到家乡。经过深入了解,2015年,沈成维开始种起烤烟。

  “烤烟属于订单农业,不愁卖,效益也比较高,又有赵点长们的悉心指导,我从一开始就有信心种好烤烟。”沈成维说。

  年复一年,沈成维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从8亩发展到今年的45亩。通过种烟,他家盖起了新房,购置了小汽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杨长生、刘加兵、唐大发、彭小华、牛会琴……一家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赵泽坤、钱朝华等人的垫付物资款,提供技术指导,购买小猪发展养殖等帮助下实现了脱贫,点燃了生活的希望。守在家乡,不用离开。

  “我也是穷苦出身,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穷苦的人脱贫致富。”从海拉大山中走出,见过繁华城市,体验过现代便利生活的赵泽坤,心中充满了责任感与使命感。

  “海拉有很多人需要帮助,我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干好,做好服务,多帮助几家。”来自贵阳的异乡客变成了地道的海拉人,钱朝华早已把助力当地农户脱贫作为己任。

  2020年收购结束,海拉烟农户均收入4.8万元,同比增加0.21万元,比全镇户均收入高出1.34万元,2020年种烟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16户实现了脱贫。

  2020年烟叶收购已经结束,4位“守望者”马不停蹄,随即投入到来年的烤烟种植规划工作中。没有歇一歇的想法,因为他们深知,自己的忙碌是为了稳住这偏远小镇的烤烟产业,让一部分人守得住家乡,让一些人脱贫致富。这,让他们感到踏实、满足。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