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旭同志,男,1974年10月出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退役军人。2002年4月—至今,在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工作,历任稽查中队长、专卖股股长、卷烟送货部主任、市场经理、内管派驻组组长等职。现为荔波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派驻荔波县小七孔镇中心村扶贫干部。
2018年3月,黎旭同志被单位指派到荔波县小七孔镇中心村任驻村扶贫干部,他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不顾家中年迈的父母和不满周岁的儿子,毅然打起背包,到中心村长驻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他所在的这个村,名为“中心村”实际上是小七孔镇最偏远的一个布依族山村,地处荔波、独山两县交界的一个深山区,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距荔波县城80多公里,交通、通讯十分不便,群众的生存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是镇里、县里挂号的深度贫困村。驻村一年来,他用他的实际行动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村“两委”和村民群众的广泛认同。
2018年初,政府计划把种桑养蚕作为中心村脱贫产业项目,并引进“大佳公司”作为该项目的具体实施方,通过村支“两委”和扶贫工作队员历经三个多月的反复动员,从该村5个村民小组190余户农户流转了870亩土地作为桑蚕种植基地,项目落地了,桑苗也顺利栽种了。然而,在这紧要关头,6月份,“大佳公司”却突然撤出中心村,项目终止。眼看刚刚搭起来的脱贫项目就要胎死腹中,刚刚建立起来的信心如一瓢冷水从头淋下,政府几次协调未果,有几家单位想接手,但由于提出的条件很苛刻,村民无法接受而无法达成协议,眼看时间一天天过去,土里的杂草比桑苗还高。群众的情绪再次波动,谣言四起。如果项目终止,好不容易才动员群众流转出来的土地怎么办?前期群众在基地劳动的工费怎么兑现?群众刚刚树立起来的脱贫信心如何维持?政府的公信力如何维护?在这关键时刻,黎旭同志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接管了这个项目。为了让项目起死回生,他找亲朋好友借款,找银行贷款,东拼西凑,硬是让项目坚持下来了,群众的土地流转费兑现了,群众在基地劳动的工费付清了,而且还能继续在基地打工挣钱,群众的信心和希望又重新树立了。但是,懂行的人都知道,他接手项目后,由于季节晚,田间管理费用增加、桑房等基础建设投入大,仅2018年就投入了100万元,亏损40余万元。
在他的精心管护下,今年,基地被荔波县委政府列为全县桑蚕基地示范点和全省现场会的观摩点。现在,每天在基地正常上班的农民工有30人,在5-10月份田间管理、蚕虫养殖期间,需要的田间施肥、除草、桑叶采摘、蚕茧管理等季节性服务人员70余人,全部来自本村和邻近村的贫困户家庭,正常在基地务工的农民工月工资3300元左右,季节性务工人员,月工资3600元左右,仅务工工资支出,每年可以为群众创收200万元左右,为扶贫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而他本人在三年内根本无法拿回成本,对此很多人包括自己的家人都无法理解,用黎旭同志的话说:“支撑着自己继续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名义”,短短一句话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