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80年代初起,四川省德阳市什邡烟区就有一支专门“守口子”的队伍。每年三四月份栽烟时,政府都会抽调村干部去各个沟渠“守口子”,挨家挨户协调用水问题,把水用到最需要、最关键的地方。
“栽烟有很强的季节性。烟叶一年要浇几次水,如果没有水,对烟叶生产影响很大。为了水,户与户之间、村与村之间经常发生纠纷。”今年56岁的隐峰镇原人大主席刘昌海讲道,“隐峰镇总耕地面积3.4万亩,最高峰时烟叶种植面积达2万亩。烟叶生长用水高峰期时,每家每户都等着用水,以前配套设施跟不上,流速慢、下渗快、水流小,根本无法满足正常的用水需求。”
严格意义上说,什邡市并不缺水,水资源主要依赖都江堰人民渠来水和当地地下水源。烟区的百姓能够看见水,但因为水源配套设施不足,引不到田间地头,只能“望水兴叹”。什邡烟区,特别是师古镇、南泉镇、隐峰镇等核心区域,由于配套设施不足,渠道大多数未衬砌、流水不畅、垮塌渗漏严重,烟叶种植季节不能保障烟叶及时得到灌溉,烟叶发展受到制约。
隐峰镇欢喜村村委会主任刘谋建就是常年“守口子”的人之一:“我每年都要去解决用水纠纷。当时都是土沟渠,速度慢、损耗大、水量小,谁家排到后面,不仅仅是干旱几天影响收成的问题,最后有可能连水都没有了,把苗都旱死了。‘地多水少’,烟农就‘抢水’,很容易发生冲突。”
烟叶的生长离不开水。刘谋建记得,2009年时天气干旱,烟农们各自想办法抗旱保苗。他说:“那年天气干旱,不断有烟农因为用水发生冲突。很多烟农没有办法,把自家压水井吃的水运到地头给烟叶浇水,抗旱保苗。”
旱是一方面,涝也时有发生。“隐峰镇位于河下游,发生旱灾时,水流不到这里就干了;发生涝灾时,上游的水就流到下游来,河水很容易倒灌到烟田里。”刘谋建介绍。
为了确保什邡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提高烟叶品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2015年,中国烟草总公司批复援建什邡市烟区水源渠系配套工程。该工程配套建设干渠、分干渠共8条,总长度41.36公里,设计灌溉面积7.2万亩,其中改善灌溉面积6.34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86万亩。工程总投资6011万元,其中烟草行业援建资金5305.74万元,地方配套资金705.26万元。
2017年5月20日,渠道建成完工并试验通水的那一天,什邡烟区的百姓沸腾了,大家纷纷站在田间地头看着水从渠道里流过来。
作为明清贡烟产地之一,什邡种植晾晒烟历史悠久。400多年来,什邡这块土地上的很多烟农,几代人都以种植烟叶为生,以此养家糊口、脱贫致富。欢喜村今年54岁的烟农尹华容说:“我从结婚后就开始种烟,已经30多年了。看着水流过来,眼泪都要流出来了。原来真的是费时费工,现在省时省力,赚钱轻松。”
“水源渠系配套工程建设使得什邡烟区成为旱能灌、涝能排的万亩良田,6.34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原来靠天吃饭的0.86万亩农田实现了自流灌溉,有效解决了烟叶生长用水高峰供水能力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烟叶品质,增加了优质原料供应量。”德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副经理王勇介绍。
“烟草行业援建的水源渠系配套工程不仅提升了农业灌溉效益,灌区节水效果明显,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显著提高。灌溉利用水系数从原来的0.4提升到了0.74,减少了人力管水、挑水等工作环节,每年可以节约劳动力用工28.8万个,省工效益为288万元。”什邡市水利局工作人员介绍。
在师古镇,一座座浸染着川西特色的乡村院落坐落在烟区中间,灰瓦白墙、绿树蓝天,炊烟袅袅、生机盎然,“名优晾晒烟种植示范区”的牌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近年来,为了推动什邡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师古镇整合幸福美丽新村、烟区水源渠系配套工程等项目,着力打造一个集旅游、休闲、度假、观光、体验于一体的旅游小镇。
“正是因为有了烟水工程等配套设施,师古镇才可以建成名优晾晒烟种植示范区,在传承和发扬传统烟叶种植经验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什邡传统烟区师古镇大泉坑村独特的自然生态优势。下一步,我们将依托雪茄烟叶种植基地,依靠创意设计,加入文化元素,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师古镇副镇长古元娟介绍。
44岁的罗跃明是师古镇红豆村的“职业烟农”,祖上好几代人都以种烟为生。记者看到,在罗跃明自建的二层小楼里,窗明几净,家具家电一应俱全,院坝里专门建造了一个晾晒烟架子,还停放着一辆小轿车。今年,他承包了45亩地用来种植晾晒烟。“这些年,家庭收入主要来自种烟,收入相对稳定。现在,有了水,更加心安了,烟叶质量也更有保障了,特别感谢党和政府,感谢烟草行业。”罗跃明笑着说。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