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今年以来,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以绿色理念为引领,以做稳做美优质烟区、做稳做优基本烟田、做稳做特优质烟叶、做稳做强烟农队伍为着力点,突出抓好“五个一”,即优化“一片地”、施好“一袋肥”、回收“一张膜”、放飞“一只虫”、升级“一座房”,积极构建绿色生产体系,加快烟叶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初步走出了一条烟叶增效、烟农增收、生态增值和设施升级的内涵式发展新路。
生态优先 做稳做美优质烟区
贵州省局(公司)坚持生态优先,重点抓好“两优化、一升级”,着力做稳做美优质烟区。严格按照工业需求组织烟叶生产收购,优化烟区布局,把有限的计划资源向市场需求旺盛的适宜烟区和优质烟区相对集中配置,打造以千亩村、万担乡为主的骨干烟区,单元式、区域化、品牌化整体推进优质烟区集中连片种植。
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思路,优化烟区建设,打造山地生态烟叶产业带。在以乌江流域、娄山山脉为核心的中东部烟区,重点打造蜜甜香型山地生态烟叶产业带;在以盘江流域、乌蒙山脉为核心的西部烟区,集中打造清甜香型山地生态烟叶产业带,围绕山地生态烟叶产业带,完善配套烟叶生产设施,建设高标准基本烟田。
在此基础上,贵州省局(公司)积极探索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燃煤烘烤,推进烤房升级。
保护优先 做稳做优基本烟田
贵州省局(公司)聚焦土壤保育,突出抓好“一入一出”,即有机肥入田提质和废弃地膜出田利用,着力做稳做优基本烟田。
在有机肥入田提质方面,建立市场化、工场化、流程化、标准化的有机肥工程化生产体系,按照“烟草引导、合作社为主体、烟农参与”的组织方式,初步形成了“设施完备、技术成熟、队伍稳定、供需平衡”的产业体系。
在废弃地膜出田利用方面,2013年启动废弃地膜回收试点工作,创建了“户清除、点集中、社收集、场加工”运行模式,形成了“烟农收集+合作社回收+地膜生产供应商加工再利用”的组织方式,建立了农地膜清除、回收、包装、运输技术标准,开发了育苗托盘、装烟筐以及生产生活物资等衍生产品,努力实现加工增值。
安全优先 做稳做特优质烟叶
贵州省局(公司)坚守农药“零增长”底线,突出抓好“一放一控”,即放好蚜茧蜂等害虫天敌、严格控制农药施用,筑牢烟叶品质安全屏障。
把蚜茧蜂防治作为主推技术,把蠋蝽防治作为突破性技术,推进生物防治技术落地见效。2017年,全省蚜茧蜂防治194.4万亩,覆盖面积占种植面积的96.8%;蠋蝽防治烟青虫、斜纹夜蛾等害虫20.8万亩,覆盖面积占计划面积的10%。
加强农药采购、供应和使用管控,强化源头治理,杜绝采购和使用高残留农药,大力推进专业化植保,做到科学用药、规范用药、减量用药。近年来,据全国烟叶农残监测显示,贵州省烟叶农残检测超限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农残控制效果明显。
增收优先 做稳做强烟农队伍
贵州省局(公司)在做稳做精主业稳增收的同时,大力拓宽烟农增收门路,着力做稳做强烟农队伍。
围绕烟叶生产物资需求,发挥主业需求优势,利用农作物秸秆、烟秆等生产烟用有机肥;开展废弃农地膜回收利用,生产加工育苗托盘等。同时,利用育苗大棚的闲置季节,开展季节性瓜果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品种植;利用烤房的闲置季节,开展双孢菇、竹荪等食用菌生产;利用烟用农机具的闲置季节,引导合作社向大农业服务,收取服务费用。利用基本烟田轮作期和空闲期,种植有机粮食、订单蔬菜、花卉、中药材等特色产品。
在此基础上,坚持市场引领,帮助引进老干妈、茅贡米业、绿宝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搭建产品销售平台,构建“龙头企业+烟农专业合作社+烟农”的组织模式,完善生产经营体系,打造特色品牌,完善产业链,实现增值增效,推动三方共赢。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