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凉山消息
烟村名片:马厂坪村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螺髻山脚下,海拔1840米,是一个彝族为主的彝汉聚居村。曾经,这里不通公路,用水用电困难,是全县最贫困的村落之一。2008年,四川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将螺髻山镇的马厂坪、子热、波洛坪三个村列为“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重点帮扶村,3个村27户贫困户作为被帮扶户。此后,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三级烟草部门大力扶持该村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坚持“产村相融”的新村建设原则,着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探索致富奔小康长效机制,并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捐助资金用于建设彝家山寨、希望小学和便民服务中心等设施。通过3年的帮扶建设,如今的马厂坪村已成为一个民族风情浓厚、现代气息浓郁的新农村。
七月凉山,金叶飘香。彝族“火把节”前夕,我们冒雨深入坐落在螺髻山下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马厂坪村。
站在村外的山坡上放眼望去,连片的烟田在螺髻山下就势铺展,白墙红瓦的村落构筑成一首田园牧歌般的山野小诗,飘渺的云雾生怕诗意太浅,又为它披了一层薄纱,山间的小溪清澈蜿蜒,让人更觉韵味悠远。
村边,一座安装用太阳能替代传统煤、柴的新能源烘烤工场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工场里,几位彝族妇女一边熟练进行烟叶编杆,一边用彝语笑说家长里短,孩子们嬉闹玩耍,欢笑声越过房梁,飘向山岗。
彝族妇女吉木么你各一边忙着编杆,一边告诉我们,今年她家里没有种烟,将土地流转给了村里的种烟大户,她就到村里的金鑫烟农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队去“上班”,一年能挣近万元,老公在城里打工,每年能挣2万多元,加上土地流转和其他收入,家庭收入每年有5万元左右,是村里发展烤烟种植前的2倍还要多。说起这些,吉木么你各高兴地说:“烟草公司瓦几瓦(彝语:好得很),彝族群众卡莎莎(彝语:谢谢您)”。
“有了钱,我们不会乱花,攒着给娃儿上学。以后,家里的儿子女儿都要去上大学,多读书,才能让他们多学知识,成为有用的人。”吉木么你各麻利地编着烟叶,亲昵的目光投向一旁的儿女。
吉木么你各的女儿名叫吉木么日洪,在四川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挂包帮”活动中帮扶援建的波洛坪“至诚希望小学”读书,开学后就要上三年级了。暑假期间,她一边完成暑期作业,一边帮助妈妈做些家务,还要照顾才一岁的弟弟。当我们问她喜不喜欢上学时,小姑娘忽闪着黑亮的大眼睛,用标准的普通话回答:“喜欢,学校很漂亮,有很大很大的操场,还有叔叔阿姨们赠送的电脑,我好想早点开学哦。”
离开烘烤工场,穿过寨门,走进村里,仿佛走进了乡村别墅区,一条条新修的水泥道路纵横交错,一座座崭新的彝家院落错落有致,村民活动中心里宽敞明亮,卫生室、图书室、卫星信号接收设备、远程教育课堂等等配备齐全。宽阔的村民广场上,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一应俱全 ,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景象。
走进彝族青年吉此子哈家,几株索玛花绽放在院落边,一只小黑狗忠实地守卫在门口。院子里干净清爽,墙壁全部粉刷成白色,屋顶上安装着太阳能热水器和卫星电视接收天线,屋檐下彝族传统的红、黄、黑三色彩绘木雕,洋溢着浓郁的彝家风情。
吉此子哈今年29岁,和村里大多数年轻人不同,他没有出门打工。认定种植烟叶是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18岁高中毕业后,就回家跟着阿答(彝语:父亲)种烟。因为有文化、肯动脑,在烟草公司技术员的精心指导下,吉此子哈的种烟技术不断提高,加上四川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在村里开展为期三年的“挂包帮”活动,投资3300多万元给乡亲们修建了水池、沟渠、管网、“太阳能”密集式烤房群等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大大提升了村里的烟叶综合生产水平。烟叶种植为吉此子哈家铺就了致富路,2008年,他就用种烟的积蓄盖起了新房子。去年,他新买了一辆小汽车。他说,“以前路不好走,采收烟叶要用人背马驮,或者用牛车、摩托车去拉,现在烟草公司给我们修好了烟田的机耕道,我们都是开着汽车下烟田,装运物资、烟叶,方便得很!”
曾经贫穷落后的马厂坪因烟而兴。2012年,该村种烟1200亩,收购烟叶-1781.8担,上等烟比例45%,实现烟农收入177.38万元
马厂坪村寨门
四川烟草援建的马厂坪至诚新村一角
腰包鼓了,日子火了,烟农笑了
彝族儿童在四川烟草援建的村民活动中心广场上开心地玩耍
彝族同胞在烟田“打工”,帮助种烟大户采摘烟叶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