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一天,笔者穿过麻怀隧道,沿着陡峭的山路前行,深山腹地有一个小山村——联合村。山坡洼地间,一株株健壮整齐的烤烟,分列布阵,在阳光的照射下,油亮绿润,每一株都生机勃发。
联合村,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沫阳镇,山高路陡,土地分散,土壤贫瘠,当地村民以种植玉米为主,广种薄收,年轻人外出打工,老年人苦守家园。恶劣的自然条件,让联合村贫困发生率居高不下,是典型的空心村、空壳村。2017年,联合村被列为全省深度贫困村,是罗甸县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今年,这个穷乡僻壤之地发生了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在黔南州烟草专卖局(公司)与罗甸县委县政府的合力推动下,900亩烤烟铺满了联合村的山坡洼地,成为小山村最亮眼的风景。
去年4月,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与罗甸县委县政府就发展烤烟产业助力罗甸脱贫攻坚等事宜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黔南州局(公司)和罗甸县的合力推动下,今年,罗甸县在沫阳片区种下了1500亩烤烟,其中,联合村利用上世纪90年代修建的“坡改梯”和“小水窖”,种了900亩烤烟。
产业发展一直是石漠化山区脱贫攻坚的短板。“虽然罗甸蔬果产业做得风生水起,但在位于深山区、石山区的深度贫困村,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差,老百姓底子薄,不能简单复制,在选择产业上,一定要慎之又慎。”罗甸县委副书记龙仲芳介绍,之所以看好烤烟产业,一是沫阳片区与平塘县鼠场乡相邻,老百姓有种烟经历和经验;二是烤烟产业是最可靠订单农业,有成熟的技术、服务体系,产销不愁;三是有烟草部门补贴和农业保险做后盾,风险低;四是烤烟见效快,带动力强,贫困群众参与度高。
为了让群众种好致富烟、脱贫烟,今年,罗甸县将烤烟纳入6大支柱产业之一,组建了烟办和沫阳烟叶服务站,整合涉农资金400多万元,为烟区修建机耕道和烤房。黔南州局(公司)从全州系统抽调6名技术骨干,组成技术服务队,驻扎在烟区,从选地整地育苗开始,手把手教群众种烟。
“目前,大田整体长势平衡,植株长势强劲,整齐度高。烟地干净、清爽,彰显了山地特色烟的优势。”技术服务队队长赵光明说,第一次规模种植就达到这样的标准,非常好。
联合村村委会副主任刘万兴是老烟农了。2012年,他与平塘牙舟的种烟户罗光忠合伙,在联合村种下150亩烤烟,因为没有烤房,一人只挣了3万元。第二年,他自己种了100亩,并争取烟草公司在联合村建了10间烤房,当年就挣了12万元。此后,他年年保持100亩的规模,每年都有十多万元揣进口袋。今年春节前,他开着一辆崭新的红旗轿车进村,让村民羡慕不已。种烟致富的实例,让很多村民跃跃欲试。
在刘万兴的带动下,沫阳镇20户村民加入其中,1500亩烟地带动540位村民劳动就业,全年务工工资将达到270万元。为了拉贫困户陈宽全一把,今年,刘万兴和村主任李仁伟一起种了300亩烤烟,由陈宽全担任管理员,每个月工资4500元,除去成本最后利润三人平分。事实上,陈宽全去年就被刘万兴“拉”过一回,一分成本不投,只负责种烟和管理,他分到了7万元的利润。“他去年就已经脱贫了。”刘万兴说。
在刘万兴的烟地里,常年有42户村民务工,而且户户都是贫困户。一人一天80元,一个月有2000来块钱,7个月做下来,一人能拿到1万多元,脱贫不成问题。
“我希望有更多的村民参与种烟,明年我会把村里的烟地让出来给其他村民种,我转到其他乡镇去种。”烤烟让刘万兴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家底厚实起来的他,要拉着村民一起,在种烟致富的路上,迈开大步向前跑。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