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起垄
为了那一抹金黄
烟草在线据《河南日报农村版》报道 “种好烟,好种烟”,烟农的质朴夙愿始终牵动着烟叶科技工作者的神经。河南平顶山市烟草公司烟叶生产技术中心成立与发展的轨迹,印证着烟草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奉献。
构建体系搭建平台
“要让技术中心发挥好烟叶生产驱动器的作用,不能仅靠‘零敲碎打’,必须建立完备的创新体系,让科技创新系统化。”平顶山市公司副经理顾建国说。
平顶山市烟草公司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起了“一心、一社、三区”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即平顶山市公司烟叶生产技术中心,烟叶综合服务合作社,烟叶标准化种植示范区、烟叶清洁能源烘烤示范区、烟草生态循环示范区。
生产技术中心包括科研管理、研发与推广部门、实验室,是履行烟叶生产技术创新职能的核心力量。
合作社投资6000余万元,建设有育苗工场、烘烤工场、青烟收购一条线、烟叶仓库、监控设备和办公场所等基础设施。下设育苗、机耕、种植、植保、烘烤等5个分社,配备植保飞行器、中耕培土机、起垄机、移栽机等烟农生产机械500台(套)。目前,合作社入社烟农120户,产业工人750人,为烟叶种植提供全过程专业服务、人力资源服务、设施保障服务。
烟叶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包括优质烟叶精品示范区、全程机械化示范区、新品种示范区、水肥一体化示范区、提钾降氯示范区和向日葵园等。烟叶清洁能源烘烤示范区以低碳环保、绿色烟草为理念,建设50座热泵烤房、2条热泵供热自动化烘烤线,3000亩烟叶实现清洁烘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吨,每亩减少燃料投入200元、用工2个。烟草生态循环示范区建设钢结构四连体大棚12座,商品化育苗1万亩,休闲季节种植瓜果、蔬菜、花卉等作物,循环种植,综合利用。
健全机制推动创新
“技术中心搭建的人才培养平台,有了施展的舞台。”林娟是个“80后”,硕士毕业来到了技术中心。
人才是企业科技研发的重要支撑。自成立以来,技术中心积极“招贤纳士”,16人中博士1人、硕士7人、本科6人,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2人、经济师1人。
技术中心依托科研院所建立起以技术中心为主体、实验站为平台、科技示范园区和技术推广站为支撑的“研发—示范—推广”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健全政策保障、经费投入、政策激励和资源整合利用机制。
与清华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郑州烟草研究院、河南省农科院许昌烟草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和上烟集团、河南中烟、贵州中烟、川渝中烟、吉林中烟等工业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搭建工商研合作平台,扎实开展科技创新、技术交流与培训。
体系搭建以来,先后承担了科技项目38项,其中国家局项目3项、省局项目23项,涵盖豫烟系列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浓香型烟叶关键技术、密集烘烤技术和育苗大棚综合利用等。
“可别小看了这个体系。”技术中心主任王占伟介绍道,“它将科技创新的原始动力,由技术中心扩散到了基层站点,最前沿的科学技术能以最快的速度推广应用到烟叶生产的田间地头。”
立足应用快速转化
“课题源于生产,成果为生产服务。”科研选题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密切结合,烟叶生产科技创新不断开花结果。
开展“平顶山有机烟叶开发技术研究及工业验证示范”,通过开展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优质特色品种配套栽培、鲜烟分类与密集烤房节能环保设备等关键技术研究,加快优良品种、小苗膜下栽培、大棚托盘直播育苗、土壤改良等新成果转化,大幅提升烟叶生产科技贡献率。
联合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开展豫中烤成熟期水氮适度调高增香理论与技术研究,为提升特色优质烟叶保障能力提供科学支撑。
科技永无止境,创新生生不息。谈及今后的发展,平顶山市烟草局局长张五庆语气坚定:“要通过引进集成、自主研发等手段,解决当前影响烟叶质量提升和特色彰显的突出问题,为卷烟品牌提供优质原料。”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