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斗碳层对于斗友可以说是天天接触的东西,无论你斗龄深浅,一定都会拥有过预制碳层的烟斗。
时过境迁,烟斗预制碳层的工艺也在新时代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单纯工艺和用途发展为“次世代”三种不同的类型。可以说从现代烟斗预制碳层的工艺发展便可以窥见整个手工烟斗产业的前进方向。
现在正处于烟斗文化、时代交替的节点,很多斗友对于新式碳层的了解却一直停留在北欧大师和上世纪厂斗的概念上。而古旧的认知与新工艺的碰撞难免会产生一些疑惑和不解,甚至好多人因此断定现代的XXX斗师“不合格”。在这篇小文中我会尽量把自己所知道的信息传达给大家,由于我本身不是斗师,对于制斗工艺的了解不可能深刻,所以文中的大量信息是直接总结于我和国内外许多斗师的谈天内容。但参考性强弱还请大家自行判断。
传统预制碳层的意义:
要了解现代碳层的类型和用途,必须先从传统预制碳层产生的意义讲起。作为一种近代/现代的常见烟斗制作工艺,其产生源头我并未作过多了解。但传闻当英式烟斗最初进入美国市场时,许多老美烟枪抱怨:“你们英国佬做的烟斗太弱了,没抽几斗就烧穿”,大概是因为美国人抽斗比较豪放,喜欢浓烟烈草,而相对纤细的英式烟斗不太经得起高强度的“凌虐”。这之后英国销往美国的烟斗就有了碳层。这个小故事大家可以当个玩笑听。
回到预制碳层的意义,第一点就是“起到开斗的辅助作用”,有预制碳层对新手朋友就可以相对大胆地开斗了(强烈注意下:石楠木想要烧穿是非常非常非常困难的,有碳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防止这种情况但更大的意义在于“另石楠木斗壁受热更加柔和,使得新烧结的碳层分布更加均匀”);第二还能“掩盖掉斗钵内壁的瑕疵,比如小砂眼和黑斑之类的纯粹影响新斗视觉的小东西”。
经过多年的发展,现代斗师的预制碳层类型可以大致分为:
1. 类传统型预制碳层:
这类碳层的制作意义和上文讲到的“传统预制碳层”差不多,但现代斗师的考量会更多一些。比如说“烟斗完成度”,有许多斗师会认为没有预制碳层的烟斗看起来不完整,不尊重客户。同时现代类传统型预制碳层的制作工艺也相对过去更加考究一些,细致度很高,杂味感很低甚至没有。
2. 消耗型预制碳层:
这是一种新时代中高端斗师常用的碳层技术,何为“消耗”?意即“此类坦碳层会随着烟斗使用而快速/缓慢消失”,其用意也很好理解:不少斗师认为碳层在协助斗客开斗之后就没必要继续存在了,毕竟让烟丝更直接地接触石楠木燃烧会有更加清晰且舒服的味道(相对绝大部分人来说)。
此类碳层的成分和传统型差不多,但其厚度和原料比例是不同的,往往偏薄偏淡,甚至有些斗师制作的此类碳层非常容易用手指擦掉,方便斗客自己决定“要不要碳层”。
当然,也有部分斗师会使用非传统原料制作此类碳层,因为千人千面就不深入介绍了。
3. 调味型预制碳层:
这类碳层并非现代新产物,大家熟悉的老派斗师Former就以制作这类碳层闻名。随着“次世代”烟斗文化的大换血,制作调味型碳层的斗师开始多了起来。顾名思义,这种碳层是有人工调味的,能在抽斗时与烟草原味混合而产生微妙的味觉变化。
但此类碳层的争议也比较大,毕竟不同斗师“调味”的水平不同,斗友的口味倾向也不同,而且很多斗友会希望“烟草本味不要被覆盖或者修饰”。因此制作这种碳层的斗师往往都拥有很高的目的性和自信心,他们深知自己的作品受众面会比较窄,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一定避而远之。
调味型预制碳层的味道往往会随着烟斗的使用而变淡,但往往不会完全消失(不然就没意义了不是吗?)。
最后再和大家分享一些经验:
1. 无论是何种预制碳层,其开斗的时间一定会相较无碳层烟斗久一些。现在是2016年了,希望大家不要再抱有“第一斗好坏定论”这种上世纪早期的观点,尤其是现代不少优秀斗师的作品都需要十几斗至几十斗的过程来达到味道稳定和最优。
2. 这三种碳层类型没有明确界限,不少斗师的碳层技术会有多面性。举个例子,某美国斗师的碳层就是既“消耗”又“调味”的。
3. 味道是非常私人的感受,没有任何人能说自己就是标杆。大家在网络或者现实中交流时不要把自己的观点说死,对于纯感受的体验最好使用“我认为XXXXX”等字眼。同理,如果大家在网络上或现实中看到/听到评论烟斗味道时不留余地的言论,笑笑就好。“世事无绝对”这个道理成年人都应该明白。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