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为烟草的生产和普及提供了条件。乾隆、嘉庆年间,烟草已经普及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主要原因有下列几点。
第一,烟草的药用功能促进了烟草的普及。比如,沈李龙《食物本草会纂》中说,烟能“治风寒湿痹,滞气停疾,利头目,去百病。解山岚瘴气,塞外边瘴之地,食此最宜”,古代中医认为人体病因有“六淫”——风、寒、热、湿、燥、火,“风、寒、湿”是其中的三淫。
第二,烟作为馈赠和待客之物,与茶、酒一样备受人们的青睐。烟曾有“烟酒”“干酒”的别名。陆耀《烟谱》中说:“酒食可缺也,而烟决不可缺,宾主酬酢,先以此物为敬。”
第三,文人们着力渲染吸烟情趣,留下许多颂烟的诗句。
第四,清代妇女吸烟相当普遍。沈李龙《食物本草会纂》中说:“好饮烟者无分贵贱,无分男妇,用以代茗代酒。”
这样一来,吸烟之风在清朝前期风靡各地,并遍及各个阶层。
在烟草普及过程中,鼻烟也广泛流行开来。鼻烟是由孔吸入烟叶末的一种烟。起初,闻鼻烟曾被视为高雅之举,并在上层社会和宫廷内流行。宫廷内有许多外国进贡的鼻烟和鼻烟壶,上层社会的人们也喜欢相互馈赠。康熙中期,鼻烟普及到民间,至民国初年,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外,鼻烟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烟丝加工业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起初是家庭手工业的形式,之后有些作坊开始购进原料,雇佣人手加工,出售成品,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如《安吴四种》中记述了山东省济宁地区的烟铺:“其生产以烟叶为大宗,业此者六家,每年买卖至白金二百万两,其工人四百余名。”之后,烟草的销售、流通范围进一步扩大,福建漳州、湖南衡阳、湖北汉口、山东济宁、甘肃兰州成为烟草商品集散中心,各地也出现了一批经营烟草的富商大贾。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