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这一兴趣爱好,在古今中外的名人身上都有。只不过,在大部分人的收藏视野之中,真正具有收藏价值的无非是古代书画、瓷器或者古玩之类的物品,并且这些藏品的价值通常是越古老、越久远就越值钱。但是大家可曾想过,小小的一枚烟标之中也有着无穷的收藏内涵?上海人张家伟数十年以来持之以恒收集烟标的恒心告诉我们:即使是看起来平淡无奇的烟标,收藏到一定程度也可以“汗牛充栋”,从而为国争光。
1941年,张家伟出生于中国上海,他的童年生活并不富裕,母亲过早离世,当律师的父亲仅靠着可怜的一点工资养活家庭。因此,张家伟很小开始就帮助父亲打理家务。在洗碗的时候,他就曾经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穷人为什么会这样受苦受难,难道他们没有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吗?没有自己的向往和追求吗?”这些问题就像迷雾一样纠缠在张家伟的心中。
初中毕业之后,由于养母也不幸在车祸之中去世,张家伟的学业也难以为继,就在18岁的时候,他进入了当地的炼染厂当工人,这里起码能看到各种鲜亮的颜色,也为张家伟带来了稳定的收入。到1980年,他已经是40岁(虚岁)而不惑的中年人了,尽管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妻儿,但是让他很不甘心的是,难道自己的一生就要这样平淡无奇的过下去吗?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报纸身上了解到了河南卷烟厂正在收集烟标的征稿启事。虽然他的设计未被采纳,但是作为鼓励,河南卷烟厂为他寄来了一些崭新的烟标设计。打量着这些栩栩如生的烟标,一个大胆的想法从张家伟的心中诞生了:“我要收集中国乃至世界上所有厂商的烟标!”
于是张家伟开始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开始收集烟标。一开始的收集之路漫长而艰辛。由于他自己从来不抽烟,因此他首先是向周围的朋友和厂友索要烟标。当然,这样收集的烟标毕竟有限,因此他下定决心开始去马路上捡烟标。在当时很多吸烟者抽完烟之后就会把烟盒随手一丢,当时有很多人看到他的举止不禁指指点点:“这人该不是疯了吧,竟然会不顾一切地捡一些小孩子才玩的东西!”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张家伟又觉得这样收集烟标的速度太慢,于是他又将目标放在了全国各地的卷烟厂。禁不住张家伟的一再恳求,很多卷烟厂都为他寄来了烟标,并且甚至还附带了设计烟标的珍贵资料。在20余年的收藏生涯之中,他的收藏数量也如同坐了飞机一样直线上升,从一开始的数百、到数千、数万,乃至最后的10万余种。至21世纪初,他鼓起勇气向世界烟标收藏协会递交了收藏认证申请,经过专家评估之后,他所收藏烟标的数量仅次于意大利的克劳迪沃,排名世界第二(而克劳迪沃也是张家伟的好朋友),因此被称之为“张公烟佛”。他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智慧,让烟标这一收藏爱好走向世界,从而为中国争取了应有的名誉。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