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队已经分好了,你们先干着。”“过完磅了,正在开发票,马上回去。”近日,在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罗岭烟站里,烟农宋金龙一边守着烟叶交售,一边“遥控”指挥着烟田里的采收工作。
“连阴几天了,好不容易出太阳,感谢烟站便捷的服务为我省出宝贵时间,收烟季,时间真是跟金子一样重要。”宋金龙交售后,准备开上小车,回到烟田抢收。
收购旺季,在洛阳市烟叶收购量最大的罗岭烟站,院里一派安静从容的景象,没有交售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的热闹。
罗岭烟站站长张金武看着宋金龙的兴奋劲,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烟站现在是‘约时定点、轮流交售’,像宋金龙做事麻利的,交售就更很快了,搁以前得大半天才能搞定”。
收获的笑容最动人 李炜/摄
45岁的宋金龙,祖辈种地,自称“农三代”。他告诉记者说,“家乡罗岭丘陵山地,光照好,适合种植烟叶,从他记事起家里就种烟。十里八村的人也都种烟,乡里一万多口人,烟叶面积超过一万亩。那时家里人多花销大,全种粮食顾不住。那时烟种、采、炕都是技术活儿,投入大,收益也不见得高。”
因此,成年后的宋金龙选择了离开家乡,到沿海地区寻找更好的未来。在外挣到钱的宋金龙,从未忘记家乡的发展,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相继落地,2019年,他决定回到元子村,开始他的种烟之路,从十几亩开始,种到现在的几十亩。
“今年夏秋雨水多,我能稳赚不赔,靠的是‘朋友圈’。”宋金龙打开手机里“罗岭烟群”,群里有洛宁县烟草局(分公司)主管烟叶副经理李占敏,罗岭烟办主任、员工及烟叶技术员、还有各村烟叶专干和几百名烟农。
“李经理是我们的首席服务员,加上公司、烟站,为我们服务的有十几号人,都是微信好友,平时发微信或电话就把困难解决了。”宋金龙说,比如烟叶移栽时间紧,县局(分公司)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忙活了两天,帮我按时保质完成移栽目标;大田管理遇病虫害,拍个图片发群里,有专家沟通解决对策;前阵子连阴雨,地里湿得下不去脚,村里拉来一车又一车石子垫路,让人能进去、烟叶能出来;采收烘烤季节用工紧张,乡里出面,把外来务工者请进来等。
秋风徐来,乡间的景色越来越美。宋金龙相信,农村天地,大有可为,烟叶种植一定能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