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责任 > 正文

“三张名片”扮靓云南这个小镇的乡村振兴路

2021年04月22日 来源:云南网 作者:贺明辉、杨继渊、李绍德
A+ A

 

  暮春时节,走进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白路镇,蓝天白云下,关坡山上的杜鹃仍在怒放,白药园里各色药草争奇斗艳,鸟语花香的村落间,随处可见"布谷水鸟随风鸣,杜鹃微雨促春耕"的繁忙生动景象。

  脱贫摘帽后,白路镇毫不松劲,在继续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全力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擦亮"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云南白药之乡""楚雄烟草之乡"三张名片,以"三张名片"为品牌引领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彝族酒歌唱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白路镇是一个彝族、苗族、傈僳族和汉族等多民族杂居的乡镇,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6%,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当地风格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并在2008年6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酒歌、彝绣、火把节狂欢和毕摩文化、民间剪纸等民族民间艺术,是白路镇独具特色的瑰宝。尤其是剪纸、刺绣等手工艺品独树一帜,工艺复杂,手艺独特。全镇有非遗项目名录7项,省、州、县级代表性传承人15人。

  白路镇的彝族服饰很有特点,当地彝族妇女身穿大襟衣,前胸齐腹部,后襟遮臀部,外罩围腰,环肩、袖、边等处多贴以"花、草、树、蝶"为主的刺绣工艺装饰,装饰层层镶绣,大镶大滚。围腰呈"凸"字形,"凸"形上部略方圆,腰部下部似长方形,用银泡相边,再用银链系于脖颈。衣、裤多为黑、蓝色等深色布料为底色,再镶以各种花边,显得浓郁、绮丽而不失庄重、典雅。

  

  在大平地村,眼前一幕令人为之动容:今年80岁彝族老艺人杨贵萍用她的剪纸艺术别出心裁地创作了"100"字样,准备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我生在旧社会,长在新中国,今天子孙满堂,过上好日子,衷心感谢党!"展示作品时,杨贵萍老人激动地说。

  近年来,白路镇充分利用镇内红色文化资源,把木高古党史教育基地打造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加油站"。今年3月以来,这一保有红军标语的红色教育基地一直热闹非凡,县局机关各党支部的一批批党员前来参观,接受党史教育。

  

  据了解,木高古红色党史教育基地是红一军团过武定时在彝区留下的红色遗迹——1935年5月2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一军团长征途经武定到达木高古村宿营。当晚,红军在木高古村书写了"夷民们团结起来,实行不交租,不还债!"等革命标语,在该地播下了革命的种子。1981年,该处被楚雄州政府公布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招商银行、楚雄州生态环境局武定分局、县住建局同白路镇党委政府,紧急紧抓住木高古红军标语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掘和利用革命文物资源及其历史文化价值,投入资金500多万元,着力打造木高古红色党史教育基地,大力弘扬革命先烈在恶劣环境中不怕牺牲、艰苦斗争的革命精神,讲好革命文物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革命文物活起来,助推文旅融合,传承红色文化,使基地成为了永不枯竭的乡村振兴"精神加油站"。

  绿为底色打造"云南白药之乡"

  白路镇区位优势明显,气候资源多样,立体气候突出,山林土地广阔,适宜种植各种中药材,发展天然药业的条件得天独厚。

  据了解,目前白路镇境内有801种中药材,隶属195科、488属,尤以滇重楼、苦良姜等最为知名。当地种植中药材历史悠久,草乌、附子、板蓝根、滇重楼、当归、三七、桔梗等60多个品种先后试种成功,进行人工栽培的中药材有20多种,可为生物药业发展提供优质的原材料。

  

  2001年,云南白药集团在该镇关坡租赁土地17000亩,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组建成立云南白药集团中药材优质种源繁育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几年来的发展,公司累计完成投资6100余万元,形成固定资产2300余万元、无形资产1156万元,收集全部重楼属植物中的23个种,建成了世界上最齐全的重楼活体种质资源库,先后承担了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省科技厅、州科技局等机构的10多项工程和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

  

  通过系统研究,该企业在重楼、黄草乌、红豆杉、金铁锁引种驯化繁育、栽培技术体系以及病虫害防治方面均取得重要突破和阶段性成果,并在白路镇和全县建立了连片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全县推广种植特色中药材103110亩,通过扶持中药材种植、周边群众劳务等措施,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加快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步伐。

  科技引领建设"楚雄烟草之乡"

  苍翠葱茏的大山绵延不绝,山腰云雾缭绕,看不清山与树的界限,穿过星罗棋布的村落,眼前漫山遍野成排的烤烟地垅与一座座崛起的小洋楼,交织成一幅浓浓的生态画卷。

  谷雨节第一天走进白路镇古黑村委会旧村片区千亩连片的烤烟基地,只见种烟大户们正在整理烟墒,有的用人工、大多数用旋耕机平整土地,机械理墒忙得热火朝天……

  "你可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烤烟,一年可给我们带来不少票子!"48岁的村民杨继光乐呵呵地说。因缺少经济来源,加上年迈的父母经常生病吃药,早些年他们家的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自从几年前村里发展起烤烟产业后,勤劳能干的杨继光成立烤烟专业合作社,每年种植烤烟50亩,收入20万元左右,除去小工工资也有10多万元,还带动无法外出的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顾家两不误,"加上土地流转费,在合作社打工的乡亲们轻轻松松挣个万把块钱,现在我就在集镇上建新房,拥有小汽车,大儿子娶妻生子另立门户,小儿子大学毕业在实习……"说起现在的生活,他笑的嘴都合不拢。

  

  "吃的苞谷饭,住的茅草窝,走的泥巴路。"来到旧村烤烟基地,年逾五旬的村民余良德正一边在田间整理烤烟地垅,一边念叨以前的生活,"现在可好了,各级的大力帮扶,让我家每年种植烤烟13亩,烟后种植豌豆,收入7、8万元,加上养鸡养猪收入,住上了新房子、购置了各种家具、电器、生活们扎实好过了!"

  

  古黑村委会书记胡朝能是一位彝族酒歌王子,2019年担任村党总支书记。这些天,他身穿迷彩服,正在烤烟地里忙着指导农户理烟墒,胸前的党徽闪闪发光,"我们村委会承担着州级示范样板1168亩,7个村民小组95户烟农,全村种植烤烟2398.6亩,产量32.8万公斤,产值900多万元。"一头大汗的他笑呵呵地说:"当书记,就是要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

  据介绍,白路镇今年烤烟计划种植面积为13840亩,为确保全镇3.74万担共187万公斤的烤烟收购量按质按量完成,该镇现在正紧抓时令全力投入烤烟栽种。

  "我们镇将紧紧围绕富民强镇这一目标,突出绿色产业民族文化两大特色,全力提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云南白药之乡’‘楚雄烤烟之乡’这‘三大品牌’,按照壮大提升烟草种植业、优质果蔬、生态养殖、特色文旅‘四大产业’的思路,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幸福美丽的新白路。"白路镇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