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的粟满荣,是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红河卷烟厂制丝车间的一名修理人员,每次车间设备出现难解的问题,找他,准没错。
粟满荣在工作中。
6月20日晚,制丝车间贮丝库的移动式翻箱机传动轴,突然断裂,停止运转。
“呼叫粟哥,请求支援。翻箱机轴断了!”
刚上中班的钱思翰,焦急地打电话求助。
“好的,我马上进来!”
已下早班的粟满荣换上工装,从家里快马加鞭赶往车间。
来到故障设备现场,粟满荣和中班维修团队进行了会诊,得出来“修不了,只能换”的结论。
粟满荣撸起袖子,和中班维修团队一起,投入到了这个“大活”中。
机械维修是个体力活,更别说更换传动轴了。没几分钟,他们便满脸通红,额头冒汗,手一摸,汗渍油渍,夹杂在一起,汗水都有了颜色。
“好好!小朱,你往里面推一下轴。”
“小钱,你那边再使点力!”
“3、2、1,一起用力推!”
……
在粟满荣的指挥下,经过4个小时的奋战,断裂的轴终于换好了。
就在大家以为可以松口气的时候,不成想换好的轴在最后的试机环节不正常。
“不应该呀!这是哪出问题了?”粟满荣死盯着那根新换上的轴,嘀咕着,观察、思考……复盘安装时的步骤,是有个零件安装不到位。
“零件不起眼,但安装不到位设备就不能正常运行。”粟满荣说道。
“难道要拆下来再装上去?凌晨都过了,有没有简便的办法!”钱思翰眼睛充血,疲惫地说。
“要拆下来重新装,设备维修不能留隐患,大家辛苦一下,干吧!”
凌晨5:00,在粟满荣的带领下,设备终于恢复正常运行了。
东方泛起鱼肚白,粟满荣让大家赶紧下班,继续上早班的他会善后现场。
粟满荣成为设备维修工后的8年时间里,每次设备出现重大问题,他都在。
对他来说,每次设备故障,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一次次的维修复盘、总结中,粟满荣拥有了扎实的技能。
但,除了从抢修中获得经验,粟满荣还喜欢沉浸式思考,“将故障隐患消除在萌芽中,就可以避免大故障”。
他的想法与车间设备维保策略的改进方向不谋而合,随着策略的不断完善,“预防性维保”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建机制、抓落实、重预防,及时发现、处理设备运行存在的“小毛病”,设备保障能力在不断提升。
而在“预防性维保”策略的引导下,粟满荣习惯了“多想一步”。
“我看装箱站那个光栅的支架共振比较大,很有可能生产过程中造成停机。”
“移动式翻箱机的空压供给方式不合理,要是空压机坏了设备就瘫痪了。”
……
当然,也正是有了设备维修人员的“多担一点”“多想一步”,车间才能不断加强设备保障能力。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