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烟常德卷烟厂已经走过了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有着一批又一批奋斗者。他们是运动员,传递着时代的“接力棒”;他们是常烟岁月的见证者、参与者,克服艰难险阻,踔厉奋发,用心血和汗水成就了品牌。如今,新时代的奋斗者正用智慧和力量推动现代化卷烟工厂的车轮滚滚向前。
70后的工作笔记
一枚金光闪闪的党徽,一个简单干练的平头,一身干净整洁的工装,这便是“70后”中控操作工王光明工作中的“标配”。厂部“优秀党员”“工作标兵”“劳动模范”,公司“匠心英雄”,他荣耀满身,提起这些他只是摆摆手一笑而过,而当翻开他厚厚的笔记时,他便打开了话匣子。
“从部队转业到地方是人生的一大转折,能有一个稳定的工作非常不容易,当时心想只要有正常工作做就够了,如今能有这么好的一个工作平台,我很满足,一心想为这个企业出好力,不能对不起这个饭碗。”他2005年退伍复员到常德卷烟厂,十七余载的常烟生活,让他的眼角积攒了岁月的痕迹,笔记本更是承载着他转业至今的点点滴滴。笔记本的封面记录着三句话: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攻不破的堡垒;能够做的事尽量做好,做不到的事想办法做好。
转新搬迁期间,他压力很大,困难很多,调试节点十分紧张,总共只有8个多月的时间,从预处理一直到制丝生成成品,6条线的调试任务,每个节点每个工序衔接非常紧凑,到什么时候要落实哪些事、调试哪些设备,到点都必须完成,而大家都是加班加点赶在进度之前,这才为突然面临的疫情困境,抢出了许多宝贵时间。
不仅工作上节奏快,生活中压力也很大。他的家庭上有老下有小,不惑之年的王光明时常说自己是走进了“困惑之时”,但他的心里很明白:“工作上的事也不能因为生活上的压力造成影响,毕竟这是我们的饭碗,饭碗端不牢的话,我想这个家庭更不稳定。”工作中不上手的地方就一遍遍磨合,原理上不理解的地方就一个个顿悟,同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用心去教,通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将工作中的疑难杂症一一解决,这就是他奋斗的方式。
80后的螺丝钉
“80后”制丝车间机械技术员涂宸宇。进厂之后他印象最深的有两种感觉,一种是幸福,一种是孤独。他说:“让我幸福的是,常烟师带徒的传统,不管是同事还是老师傅,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照,技能倾囊相授,生活体贴入微,让我感受到温暖,有家的感觉。”强烈归属感之后是意料之外的孤独感。当时在联合工房老预处理,技改后分成新预处理车间和老预处理车间,他便从老预处理调到新预处理,由于重新组建,人手不足,每一个班仅有一名电工,“之前是和师傅一个班,做任何事情都有底气,如果有事情处理不好,还有师傅可以依靠,技改之后,就只能靠自己了。”因为担心自己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耽误生产,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他埋头苦学全力以赴,用最短的时间摸清新设备原理,提升技能水平,成功保障了生产正常连续,平稳度过了独当一面的跟班生涯。“其实,这样的孤独感让他有了压力,同时也有了独自前行的动力。”
七年时间,他苦干实干,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本领过硬的维修工,用螺丝钉一样的挤劲和钻劲在岗位上磨砺。
因业务能力出色,他获得参与制丝线调试的机会。疫情前,他克服和老外文化理念与风俗习惯的巨大差异,当一名合格的现场翻译的同时,还要消化新技术、进行成果转化;疫情期间,更是要突破技术封锁,自主攻克程序和系统上的难题,但他从不觉得累。“能让我参与这么大一个事,是对我的认可,内心有一种原始的驱动力,就想要把这个事搞好。”天生乐天派的他,遇到困难“只管去做,大不了投入更多的精力”,这就是他奋斗的方式。
90后的空杯心态
生活中阳光爱笑、工作中做事靠谱,团支部宣传委员、班组小助手、见习工艺员,都是她的身份,这位女孩就是“90后”多面手刘雅琼。
入厂两年来,她不断补齐短板,从刚开始的“写作困难户”,到现在的“写作小能手”,数十篇发表在行业报刊的稿件是她持续努力呈现的成绩单。现在的她工作思路清晰、有条不紊,小小的身体里像是有着用不完的能量,但其实她也曾焦虑过迷茫过。她说:“这两年中承接的事情有很多,换过六个岗位、当过通讯组长、分管团青宣传工作等等,有时候会感到压力很大,心里会焦虑。”但是在前辈同事的带领下,她已经能够把准工作轻重缓急,在学中练,在练中学,自己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工作量很大的时候,她也会发挥团队力量,就不会觉得工作中的事情很繁琐。
“我成长在浓厚的奋斗者氛围中,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身边的模范有很多,他们像航标,也是引路人。”她认为很多方面都值得向师傅们学习。不擅长的就多学,不懂的就多问,不熟悉的就多练,空杯态度、谦虚努力、不断学习、永不止步,这就是她奋斗的方式。
每个人都有其奋斗的方式,时代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当一代代心血汇聚成磅礴的力量,常烟人将继续以奋斗者姿态,把优秀的技能和精神传承发扬下去,书写新时代的华章。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