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人民大会堂聆听国家领导人讲话,很激动、很自豪,也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虽已经过去近两个月的时间,但提及去北京参加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与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经历,云南省烟草公司昭通市公司首席烘烤师、农艺师袁坤仍记忆犹新。
昭通,曾是全国深度贫困区域,烤烟是昭通市的经济支柱,也是农民脱贫摘帽的主要产业。虽然经过接续奋斗,在2020年昭通全域如期实现脱贫,困扰昭通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与全国一道同步迈入小康社会,但袁坤深知,昭通烟叶产业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接续乡村振兴战略仍存在短板。
“我要继续立足本职岗位,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业绩与水平,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展现劳模风采,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作出自己的贡献。”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袁坤又一次为自己划定了清晰的工作目标。
初心不变 “为了烟农的笑脸”
“种好烤不好,烟叶像粪草”,这句在昭通广大烟区流传的俗语,也正是袁坤投身于烟叶烘烤工作的源泉。
2007年,由于在基层表现优异,他被调入昭通市局(公司)技术中心,专门从事烟叶烘烤工作,自此与烘烤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并集中精力攻克烘烤损失率偏高的难题。
烟叶“三分种、七分烤”,为破解烘烤损失率高的难题,袁坤一方面苦练内功,不断雕琢自己的烘烤技艺,根据昭通烟区实际情况和工业企业需求喜好,总结出以“以烟叶变化状态为核心的烘烤工艺”,形成了《昭通烟草烤烟烘烤技术规范》,并上升为企业标准;另一方面还结合昭通烟区实际情况,组建起涵盖烘烤师、烘烤主管和基层烘烤技师的烘烤技术团队,通过采取每年集中轮训、“理论+实操”现场培训等模式,将先进适用的烘烤技术层层落实落地。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当前昭通烟农普遍已可以较好掌握先进烘烤技术,2020年昭通烟区烟叶烘烤损失率已降至6.44%。”袁坤对记者介绍说,“虽烘烤技术实现了长足进步,但在烘烤上仍存在隐忧。”
居高不下的烘烤成本,就是袁坤所说的“隐忧”。根据昭通市委市政府统一规划,昭通市内的昭阳、鲁甸坝区等传统的烟叶产区将大力发展苹果、菌类等经济作物,烟叶生产正以更快的速度向山区、半山区转移。“山区、半山区的土壤、气候资源和坝区有所不同,烘烤技术上也需要相应调整,不过最大的问题还是居高不下的烘烤成本。”袁坤分析道。
实际上,2020年,山区、半山区烟叶种植规模已占据昭通烟叶生产的70%以上。地处滇东北腹地的昭通,受地形地势等自然原因所限,不但难以在烟叶生产中应用机械设备,且并不便于在烘烤工场进行专业化烘烤。烤一炕烟平均要请4个工、花费500元左右,这对于刚刚摆脱贫困的老百姓来说,仍是不小的负担。
破解日益严峻的发展困境,实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目标,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为此在2020年底,袁坤带领团队,牵头开展《昭通烟草“十四五”时期智能烘烤+可移动式烤房建设》项目研究工作。
所谓“智能烘烤”,是指利用自主研发的可移动式烤房,加大推广以生物质燃料、电力为主的新能源烘烤模式,在烤房的前后观察窗位置,分别加装高抗防雾、耐高温的可移动摄像头。烟农、烘烤技师等利用自主研发的“昭通烟草智能烘烤APP”,可以实现实时烘烤数据、现场画面远程监控,远程操控。
同样在2020年,袁坤还在全省范围内率先牵头组织开发了“烘烤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应用此平台,烘烤技师等烘烤工艺指导人员在服务烟农前,先扫描烤房上的二维码进行“网络签到”;在指导烘烤过程中,要实时上传图片;指导结束后,还要将烤房中的烟叶数量、质量等基础信息,作为烟叶收购的基础数据上传,便于企业及时跟进。
“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实现‘减工降本’,烟农坐在家中动动手指,就能轻松烤烟;更能有效实现‘提质增效’,有效加强对烘烤技师工作的监督、指导,助力烘烤质量提升,助力烟农增收。目前两个项目各项工作已日趋成熟,在2021年进一步试点探索后,将正式推广应用。”袁坤对记者介绍说,“能让烟农能微笑着轻松种烟、轻松烤烟,是袁坤的初心,从未改变!”
使命在肩 “夯实烟叶主业发展根基”
在聚焦“十四五”时期现代化发展的同时,袁坤还带领团队不断就当前烟叶生产、烘烤领域发现的问题进行攻关。
“技术也好、项目也罢,都不能好高骛远,只有真正解决老百姓在生产中遇到的小问题,让老百姓在点滴‘获得感’之间增加对发展烤烟生产的信心,才能更好稳定烟农群体。”袁坤淡淡地说。
2020年启动的“烟叶烘烤自动加煤装置”项目,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例。
作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业,近年来,行业烟叶战线严格贯彻国家局党组决策部署,大力发展新能源烘烤技术,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但昭通地区受自然环境所限,传统的燃煤,仍是烟叶烘烤的主要燃料。
4个小时要加一次燃煤、烘烤期间每天都要清扫炉灰、烘烤期间吃不好、睡不香,加多了、加少了都会影响烘烤质量……置身于烘烤工作多年的袁坤,深知燃煤烘烤的种种“弊端”。为此袁坤带领团队聚焦烟农自主加煤时难以精准掌握恒温环节的“痛点”,以烤房内温度为依据,自主研发、设计了烟叶烘烤自动加煤装置,实现在温度不足时实现自动加煤,温度达标后自动恒温,煤灰积攒到一定数量后还可以自动清灰。
袁坤对记者介绍:“应用这个装置,烟农每天进行1-2次手动加煤,就可以满足正常烘烤使用。该项目目前已经较为成熟,在2021年进一步优化后将在昭通烟区大面积推广,助力破解困扰烟农的现实困难。”
在不断钻研烘烤“主业”的同时,袁坤还利用“劳模创新工作室”平台,带领团队开始就烟叶生产全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进行靶向攻关。
1996年,自昭通市技术学校烟叶分级专业毕业后,袁坤进入了大关县局(分公司)的基层烟站工作,先后从事烟叶分级、烤烟生产及收购工作。十余年的烟叶生产工作经验,让袁坤深知烟农对于适用农机的渴望,“山区、半山区烟农更是如此。”
目前袁坤带领团队正积极申报“小型烟苗移栽器”项目,以器破解当前人工打塘、移栽耗费大量用工的困境。“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要立足岗位继续创新,努力研发农民会用、农艺适用、农机好用的机械、技术,进一步落实行业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要求,真正让烟农轻轻松松种烟,不断夯实烟叶主业发展根基。”袁坤满怀信心的表示。
对于袁坤来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是新的起点,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他将初心不变、使命在肩的继续奋勇前行,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展现劳模风采。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