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近日,湖南永兴县龙形市乡党委负责同志介绍,该乡坚持党建引领促发展,立足特有生态优势,在“土地利用、人才管理、资源整合”三方面同向发力,打造独特生态农业和生态产业,取得较好效果。
用好“乡土地”,适时而种创造“生产力”
今年来,龙形市乡以党建为引领,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总体目标,坚持“土地效益最大化”原则,开启“一地三用,一地三收”的轮种模式。
烤烟“黄金叶”托起“黄金业”。
该乡充分抓住永兴县烤烟扩面的有利契机,今年积极动员八甲村等5个村村民种植烤烟1087亩,累计解决周边劳动力就业200余人,发放烤烟务工工资350万元。烤烟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蝶变。并推出“烟稻”轮作,收完烤烟后全部种植晚稻。
水稻“雪白米”铸就“致富路”。
全年完成水稻种植8310.6亩,产稻谷近500万公斤。今年,常规稻收购价格达到270元/100公斤,同比增加10元/100公斤;富硒香米达到16元/公斤,同比增加1元/公斤。并推行“油稻”轮作,早中稻收割完后种植油菜,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
油菜“冬闲田”化作“冬钱田”。
为配合永兴县创建全省“油菜种植大县”,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该乡全年种植油菜6560亩,同比增加1500亩,发放地力补贴9277.05亩,发放地力补贴资金88.131975万元。
预计全乡全年产油菜籽115万公斤,实现收入830万元,真正实现“钱袋子”和“粮袋子”双丰收。
打好“人才牌”,多元联动凝聚“源动力”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龙形市乡地偏(距离永兴县城54公里)人少(全乡15700人),仅靠自身发展农业产业是不够的,必须内外结合、上下联动,充分激发人才活力。
乡党委、乡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粮食生产调度会及村干部和种粮大户的座谈会,共商种粮大计。
该乡成立“农业领导+农技人员”工作专班下沉村组,构建党政领导领办、乡干部主办、村干部及工作队细办的三级联动机制,为粮农提供优良的生产社会环境、优质的生产基础条件和优厚的政策兜底环境,让农户舒心种、用心种、放心种。
近2年来,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区13个,近4000亩;完成机耕道7条,近10千米;铺设农田灌溉水管4处,近80000米;实施12座山塘、3座拦水堰除险加固,疏通清理水渠17km;调处农田矛盾纠纷10起,完结率达到100%。
该乡还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培育种植大户18户。鼓励种植大户套种,鼓励示范,鼓励技术传授,带动群众种植水稻、大豆、玉米、烤烟等1万余亩,推进土地连片化、作物规模化,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鼓励企业与农户签订利益联结协议,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
目前,全乡275户脱贫户和监测户与企业实现利益联结全覆盖,合作企业坚持包种子供应、包技术指导、包收购价格“三包”原则,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企农增收。
为弥补全乡烤烟、金丝皇菊、富硒香米等农作物的种植技术水平较低,经验不足,引进桂阳县烤烟大户14户,引进金丝皇菊种植技术人员2名,引进富硒香米种植大户2户。
该乡坚持学习借鉴、内外联动,合作共赢原则,让外来的资金、技术等参与农业企业的股份,带动全乡农业生产精准、精细、精良。
下好“规模棋”,长效发展提高“承载力”
农业产业的长效发展关键在于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经营。
为此,该乡充分整合资源优势,促进生产力要素向最适宜的区域集中、向最具优势的产业倾斜。
该乡优化农业结构布局。立足现有生态资源,发挥特有生态优势,基本构建“一线四区”,即以鲤七公路为主线全乡种植常规水稻,以八甲村、龙形市村、刘家村、石阳村、大枧村为主的烤烟区,以刘家村为主的金丝皇菊区,以石阳村为主的富硒香米水稻区,以大枧村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区的农业产业发展布局,逐步形成村村相呼应、常规特色相统筹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走出“多条腿”走路的致富新路径。
同时,培育农业规模基地。围绕主导产业,组织全乡农户集中力量建设高标准、大规模的农业产业生产基地,有效盘活闲置资源,创造经济收入。
2023年,抓好金丝皇菊产业发展,强化技术支撑、产销对接,做大做强金丝皇菊品牌。目前该乡种植金丝皇菊、婺源皇菊12亩,预计今年实现利润10万元。预计明年种植金丝皇菊50亩。
该乡牢牢守住粮食种植面积红线,为全乡的粮食安全提供了地理上的空间支持。
近2年来,通过实施增减挂钩、土地属性恢复等项目和引进高泽农业企业进驻等措施,抛荒治理销号3100余亩,完成县下达任务的113%;土地属性恢复完成413.51亩,超过工作任务30%,居全县第一。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