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烟田一变天地宽——全国烟区积极推进烟田宜机化改造

2023年12月13日 来源:中国烟草资讯 作者:龚玲、谢争艳
A+ A

烟叶生产机械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以系统思维,在农艺、农机、农田、农服方面“四力”齐发,构建烟草农业机械化生产系统。

以艺宜机、以机适艺、以田宜机、以服促融,其中,农田宜机是基础。只有根据农艺技术需求和农机作业要求,合理设计和建设烟田,推动烟田连片整治经营,方能保障农机下田入地,实现烟农机械化种烟、烟叶生产质效提升。

两年来,在以田宜机上,全国各烟叶产区积极探索实践,取得初步成效。放眼全国,烟田广阔,农机驰骋,一幅向全程全面机械化进军的新图景正在铺展。

640.jpg

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仁义镇万亩连片高标准烟田  /郭婷 摄

规模化种植 破解“有机难用”

眼下已是寒冬时节,但在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双龙营镇红薯山村的田间地头,却已开始“铁牛”轰鸣,巨大的深耕机来回穿梭田间,一行行翻起的土块仿佛整齐的鱼鳞镶嵌田间。

“现在机械作业真好,省时省力,质量还杠杠的。”红薯山村烟农黄绍书说,“回想几年前这里还是‘巴掌田’,零零碎碎的地块、崎岖坎坷的小路。那时我种的两块地之间要走将近50分钟,有农机也难下田。”

昔日情景并非红薯山村独有。近年来,在农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烟叶生产逐渐向丘陵山地转移,全国烟叶生产70%集中在丘陵山地,地块细碎、地形地貌复杂是烟叶生产机械化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实现农机下田,无疑要先稳定烟区烟田,形成规模化种植。

田为烟本,本固业兴。稳定烟区烟田,烟叶产区积极服务和融入“三农”工作大局,推动烟草农业纳入各地特色农业范围,与大农业一体规划设计。

以福建为例,他们积极构建粮烟融合发展机制,推动烟草农业列入省市县“十四五”农业发展规划。全省共规划烟田133.5万亩,与水稻功能区重叠率达95%,既推进了粮烟协同发展,也为烟叶生产机械化夯基固本。

在推动烟草农业纳入各地农业发展规划基础上,各烟区进一步优化烟叶布局,优中选优,筑牢烟叶生产机械化发展“压舱石”。

彩云之南,云南省局(公司)积极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推进“951”烟区建设工程,即建设核心烟区900万亩、优质烟区500万亩、适宜烟区100万亩,为烟叶机械化发展打牢了基石;多彩贵州,92.5%为山地丘陵,贵州省局(公司)优化种植布局,打造重点县、万担乡、千亩村,选取坡度小于15度的大片土地集中种植烤烟,确保农机作业高效进行。

有了稳定的优质烟田,烟草农业机械化发展便有了保障。而将土地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机械化发展优势,则需要规模化种植这一“催化剂”。

规模化是机械化的必要条件。各烟区抓住土地流转这个“牛鼻子”,在推进烟叶集中连片种植上大显身手。

云南省局(公司)坚持以合作社为主体,组织农户开展土地长期集中流转,走出了一条“地方统一规划产业、村委集中流转土地、烟农返租规模生产、多方合力配套设施、全环节专业化服务”的烟叶生产机械化发展之路。截至目前,云南全省100亩以上连片种植面积占75.3%。百亩、千亩连片,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有效改善了农机作业环境。

福建省局(公司)则创新烟田流转制度,推进以村委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为主体的土地长期稳定流转机制,重点以村为单位推行整村集中流转,按田块相近、亲缘相近、关系相近、工效匹配的原则将烟农编组,组内形成百亩片,进而形成千担村,实现了小户串联、大户带小户和规模大户单元化连片种植。全省实现烟田集中流转23.52万亩。集中连片种植带来规模化田间作业,客观上为推广农机创造了条件,也进一步降低了机械化服务成本约50元/亩。

对于土地流转中出现的农民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各烟区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补贴或增加投入。如全国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陕西洛南县所在的商洛市局(公司),出台了烟田集中流转补贴管理办法。“集中流转烟田第一年每亩补贴300元,第二、第三年各100元,大家参与土地集中流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洛南县寨子村村民李涛涛告诉记者。在补贴带动下,2022年,村集体采取“返租倒包”形式,集中流转烟田1000亩,寨子村首次迈入烤烟“千亩村”序列,并成为洛南县农机农艺融合千亩核心示范区。

对于流转过程中农民不易接受的土地破界问题,各烟区借助数字烟田管理系统,将烟田“上图入库”并进行要素绑定,产权数字化管理打消了农民顾虑,数字化助推烟叶规模化种植进程。

“通过土地流转,我去年种植了80亩烤烟才2块地,比前年的40亩还少6块,烟田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不仅种烟轻松了,算下来每亩可以节省300多元费用呢。”洛南烟农李涛涛高兴地说。

得益于土地集中流转,目前,全国烟叶百亩以上集中连片种植比例已突破70%,规模化种植为全程全面机械化搭建了宽敞的作业舞台。

烟田宜机化改造 解决“下田难”“作业难”

在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仁义镇高标准烟田项目建设现场,工程人员拿着仪器和图纸在田间校对施工技术参数,数十台挖掘机正在田间往来穿梭,平整田块、整治路基、开挖沟渠,一派繁忙景象。

“老许,你们什么时候完工啊?为了这100多亩烟田,我可是新购置了好几台农机,你们可要保证我的机器好进场、好调头啊!”种植大户李民良一早就来到施工现场。“你放心,我们平整土地的同时,优化机耕道、入田坡口、排灌沟渠布局,可以实现农机畅通无阻!”项目负责人许秋林回答。

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原来零散的耕地实现集中连片,烟田小并大、短并长、弯变直、坡变缓,满足了机械化、现代化农业生产要求,耕地质量大大提高,一幅万亩良田阡陌纵横的美丽画卷正在湖湘大地徐徐展开。

近年来,湖南烟草商业积极争取涉农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在整村整片集中土地流转基础上,大力实施高标准烟田建设项目。他们“按图放样、剥离表土、推平压实、修筑田埂、回填耕作层”的“五步工作法”,开展土地平整,配套道路、水渠等宜机化设施,很好地解决了农机“下田难”“作业难”问题,大大提升了烟叶生产效率。

湖南烟区大力推进烟田宜机化改造,正是各烟区以系统思维推进“改田适机”的生动实践。以烟田促融合,让烟田适合农机,烟区多方合力推进落实落细,有序推进高标准烟田建设,推动烟田小并大、短并长、弯变直、陡改平,全面开展烟水、烟路、烟机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百亩片、千亩方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宜机化烟田。

山东烟区在对农机农艺状况作专项调研的基础上,让烟田宜机化改造有标准可依。他们牵头制定操作规程,将坡度在25度以内的地块纳入土地整理项目,并对土壤、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建设等都作出详细规定,全面改善农机下田与作业条件。

作为丘陵山地烟区的典型代表,贵州烟区立足走中小型农机为主、大型农机为补充的机械化发展之路,在以田适机上坚持因地制宜、轻度整治,重点推进田形规格化、道路畅通化。2023年,贵州烟区实施高标准宜机化烟田改造6万亩,累计实施改造46万亩,提高了烟田宜机化水平,大大改善了农机田间作业环境。

重庆市局(公司)联合市农业农村委共建高标准农(烟)田。其中,农委负责田面梯台式改造工程和宜机化缓坡改造,烟草部门负责田间水池、沟渠修复和道路硬化。目前,重庆烟区正向着联建合作打造7万亩宜机化烟田目标推进。

以农艺为先导、以农机为重点、以农田为基础、以农服为保障,两年来,通过全国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以点带面,高标准烟田建设围绕宜机化持续开展,农机作业条件得以改善。目前,烟叶生产重点环节机械化作业率提升到61.2%,相比2021提升9.5个百分点,提前两年完成行业“十四五”农业机械化目标任务。

烟田连片了,土地平整了,农机开进地头,深耕翻犁、土壤改良、塘施腐熟农家肥等措施也得以顺利实施,烟区耕作条件和农艺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有这么好的路,这么好的田,我们一定能种出好烟叶!”快到新年景,烟农信心十足,笑容满满。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