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公斤,今天烤了1000公斤!”7月18日,李家村烤烟房中一个身形消瘦的男子看着面前一叠叠“金色”的烟叶,手舞足蹈地说道。他名叫杨泽学,湖南永顺盐井乡产业专干,一个朴实且“硬扎”的“土干部”,此时的他像个小孩一样对着四周围坐的烟农兴奋的宣扬着今天的“战果”。
“老田,你今天这100公斤的烟,按去年标准,怎么也能卖个3000块吧?大富哥你75公斤,怎么也有个2400块吧……”面向众烟农,杨泽学将每个人收益情况一一道来。
听着杨泽学的“点名道姓”,众烟农在欣喜眼前“真金白银”成绩的同时,也对曾经盐井乡烤烟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发展历程充满美好的回忆。
穷山恶水难为计,千思百虑兴烤烟
“路不好、人难找,穷山恶水村民少,一老一少一妇女,均靠男人把工讨!”两年前,在盐井乡有着这样“调侃”的顺口溜,多数家庭靠男人外出打工才能维持家中生计。一时间,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成了该乡常住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
两年前的除夕之夜,李家村一处老旧的木屋里,村民彭大富朝着面前的乡政府干部杨泽学说道:“盐井是个什么地方,‘乡’的比什么都‘乡’,你还发展产业。地呢?路呢?人呢?技术呢?这些,我们盐井有吗?”“大富哥,你听我说,我们盐井共9个村,或许其余村无法发展烤烟,但李家村一定可以。地?李家坡有近250亩的‘向阳’地、板板桥有60亩、红岩堡80亩、马鞍坡210亩;路?我们可以修机耕道,保证路通到烤烟地里;人?大富哥,你不就是人嘛,像你这样的人,我们可以吸引更多回来,甚至目前在家的有些老人及妇女都可以参与烤烟发展;技术?那就更不用说,我们已经和烟草公司签署了产业发展协议,他们能为我们乡带来先进的技术支持……”面对着彭大富的疑问,杨泽学一一耐心的解释。
“好吧,我就信你一次,希望和你说的一样,别让我赔太多!”也许是信了,也许是被杨泽学真诚所感,又或是真想留在家乡创业,总之,最终彭大富同意加入盐井乡的烤烟“大军”。
一方面,杨泽学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将烤烟“生力军”的吸引始终紧盯在一些有技术、有知识、有资金、有想法等“四有”人员上,不断使用各类“面对面”方式将这些优秀人员纳入乡烤烟队伍;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村干、在家党员、乡贤等力量,与其结成“盐井乡烤烟发展服务小组”,积极发挥其在本村的引领性、号召性、服务性,全力打破地域、思想桎梏,全力发展烤烟产业。
筚路蓝缕斩荆棘,砥砺奋进向前行
“王书记,李老四上次说好了将他那2亩地流转给我,可现在他居然不干了,这可怎么办?我可是计划今年要逮10亩烤烟的呀!王书记,你得给我想想办法呀!”
“王书记,你上次不是说这条机耕道有2公里长吗?怎么现在才到1.5公里就不修了?”
“王书记,烤烟马上就要收获了,运烤烟的车辆根本联系不上,他们都有车帮运就我没有,你上次不是说帮我联系下车的吗?怎么现在还没着落,这眼看烟就要黄了,这些都是钱呀,怎么办?怎么办呀?”
……
作为盐井乡最大烤烟村李家村支部书记,王本后近两年来收到了无数个这样的“请求”,也可以说遇到了无数个困难。每每面对,他总是先安抚烟农,再沉下心细心思考,为每一名遇上困难的烟农送上及时可行的帮助,让每一名烟农在烤烟发展中始终有一个最大的依靠。
据悉,该乡烤烟发展之初,说服了200余户在外村民流转土地500余亩,新建了机耕道10余公里、停车坪5个、烤烟房40个,硬化道路2公里,向上争取烤烟补贴50余万元,解决因发展烤烟产生矛盾纠纷200余个,为烤烟的发展全力斩掉荆棘。
“烟浪”吹拂山中山,烟田涌绿富农家
“满满当当又是一车呀!当初若不跟着党和政府走,怎么会有今天?”在李家村李家坡山顶上,盐井乡烤烟大户田学贵看着那一排排随风而起的“烟浪”感慨道。
他很庆幸当初应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号召投入烤烟发展,才有了今天的“烟浪”吹拂山中山。从两年前的20亩到50亩再到200亩,从开始的一窍不通到对烤烟的科学采摘、搬运、编烟、上竿、烘烤,从起初的负债10万元到现在的存款30万元,无一不是当地党委政府的指导、无一不是干部贴心入微的服务,无一不是田学贵及村民夜以继日努力的共同结果。
两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在他的耐心帮助下,不少烤烟小户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头,曾经无一技之长只懂外出务工的村民也纷纷跟着田学贵这棵“大树”吃上了“产业饭”;同时,不少在家留守的老人、妇女也纷纷在田学贵的烤烟发展上谋得了一份薪资不错的工作。至此,“大户带动、先富带后富”的喜人局面快速在盐井乡的多处村落一一上演。
据统计,该乡发展烤烟以来,大小烟农经两年发展已有200余名,烤烟年收益近300万元,尤其是李家村烤烟发展已突破600余亩,距千亩烤烟村目标已经越来越近,烟农人均增收达5000余元。
“烟浪”吹拂山中山,盐井乡虽在连绵山岭中,但依然能以“烟浪”吹山,相信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辖区干群共同努力下,将来,“烟浪”溢满山中山的喜人态势迎面而来。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