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湖南浏阳大地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眼下正值烟叶采收烘烤的关键时期,广袤的乡村大地随处可见烟农们忙碌“赶烤”的身影。
“烟叶烤好是宝,烤坏了是草。”连日来,浏阳的职业烘烤师们也进入紧张的“赶烤”状态,“点绿成金”,用专业的知识和敬业的态度帮助烟农降本增收。
24小时不关机,烤房设备维修随叫随到
和烤烟打了20多年打交道的职业烘烤师陈在勤,不仅是烟叶种植、烘烤的行家,其抢修烤房设备的功夫也是有口皆碑。
“老唐,你放心,没有大问题,就是仪表的按键坏了,马上能修好。”日前,接到社港镇淮洲村烟农唐唤明的求助电话后,陈在勤马上赶到了烤房。
麻利地拆下烤房自控仪的仪表,利用电烙铁笔、螺丝刀等工具……不多时,陈在勤就把仪表修好了,还把烤房设备都检修了一番。
“烤房的自控仪相当于电脑的CPU,烤房内的温度、湿度、风门的开闭等都是由它来控制。”陈在勤说,“全是电路板和电子元器件,别说烟农束手无策,我一开始也是无从下手。”
“以前,如果是自控仪坏了,只能找设备生产厂家维修,不仅费时费力,更关键的是烟叶烘烤耽误不得。”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陈在勤决定潜心学习设备维修,把这项技能拿下。向谁学呢?陈在勤把目光瞄准了彼时就读航天航空专业的侄子,“他连飞机都会修,这个自控仪肯定不在话下。” 趁着侄子放假在家,陈在勤把发生故障的烤房自控仪拆下带回家,找侄子帮忙“瞧瞧”。
通过侄子的点拨和自己的摸索、总结,陈在勤掌握了自控仪等设备的维修技能。如今每到烤烟烘烤季,陈在勤除了要负责社港镇、龙伏镇等地的烤烟烘烤指导,还在北区、东区等多个乡镇充当设备抢修的“救火队员”。
陈在勤的电话不时响起,电话那头大多是烟农焦急的求助。临近中午,在完成社港镇清江村、合盛村、淮洲村三地的烤房设备维修后,陈在勤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龙伏镇达峰村,帮助当地烟农解决风机反转的问题,“这段时间我手机都是24小时不关机,烟农们随叫随到。”陈在勤说。
一人负责12座烤房,吃住都在烤房旁
“这房烟烤得漂亮,金灿灿的,品相非常不错。”顶着中午的艳阳,职业烘烤师何火烽在永安镇大安村的集中连片烤房里穿梭,通过观察窗口,仔细查看每一房烟的烘烤情况。
“变黄期、定色期最为关键,每隔2—3小时就要来看一次。”何火烽说,烤房群一共有48座烤房,他一人负责其中的12座,每天都要巡查好几遍,近一个月他和同事吃住都是在烤房旁的合作社,“不但要看烟叶的成色,还要检查设备是否运转正常,一房烤烟就是烟农的几万元收入,大意不得。”
何火烽本身也是一名烟农,种烟、烤烟二十多年了。虽然不善言谈,但他爱琢磨,责任心强,深受烟农们的信任。
大安村曾经是G80烟叶的主要种植区。这种烟叶无论是种植还是烘烤,其技术要求都远高于其它烟叶品种。在高标准、高技术的要求下,何火烽经过长期摸索,持续参加市烟草专卖局、市烤烟生产指导中心组织的各类技能培训,不断精进自己的烟叶烘烤技术,成为了一名备受烟农信赖的“土专家”,去年还被纳入我市乡村振兴烤烟产业人才联盟,成为一名专业型人才。
“我种了60多亩烟,还发展了其它种植业,每年到烤烟烘烤的时候,我自己家里的农活都没时间做,只能请人来搞。”何火烽说。
“烟农们都不让他走,都信任他,都想找他烤。”金永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明说,目前合作社像何火烽这样的职业烘烤师有36人,烟农把采收的烟交给他们,不仅更能保障烟叶烘烤的品质,而且省时省力,能有更多精力去管护烟田。
抓实烤烟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烟叶种烤提质增效
和一般的农活不同,烟叶烘烤是一个相当专业的事。围绕让烟农降本增效的目标,近年来,市烟草专卖局、市烤烟生产指导中心大力推进专业化烘烤管理组织模式和职业烘烤师人才队伍的建设,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今年以来,组织开展了5期农民烤师队伍培训,覆盖所有烟叶基地单元,培育职业农民烤师210余名。而去年成立的烤烟产业人才联盟,更是建立了我市烤烟人才信息库,将一大批像何火烽、陈在勤这样的行业技术能手,以及青年烟农、家庭农场主等各层次人才,纳入到烟叶种植、烘烤的全流程,为烟农增收致富收保驾护航。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