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仲是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场坝镇摩多村一位老烟农。据老赵讲述,自己从19岁开始种烟,一直到现在的49岁,一晃30年,从未间断过烟叶种植,自己富裕起来的同时也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赵高仲。
种植烟叶需要有经验,更要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对于自己不懂的生产技术,赵高仲总会严格按照烟站技术员讲解的方法起垄施肥、大田移栽、成熟采烤。“作为一名铁杆烟农,咱们要跟随着烟草行业的步伐,推进使用新技术,平时要多琢磨新技术、新管理方式,这样的烟叶质量高,咱们才能多挣钱!”
尤其是近几年以来,赵高仲总会把场坝烟站推广的种烟新技术、管理好方法带进烟田。接受新技术、新事物,跟着时代走,这是赵高仲多年种植烟叶总结出的窍门。在覆膜阶段,他积极使用烟草专用地膜,不仅节省了用工费,还减少了对烟田的污染;在烟叶大田管理中,他又积极按照场坝烟站的技术要求,优化上部烟叶的内在品质,产出的上部烟叶叶片柔和、油分足、色泽亮、香味浓;在烟叶初分级中追求精益求精,使得初分级后的烟叶等级纯度有了很大提升。在重复的工作中,赵高仲通过不断改善,成效一年比一年好。
“记得2019年全县刚开始推广机械打孔膜下小苗移栽,别的烟农都不敢尝试,我觉得既然是新技术,就要勇于示范,所以我就在烟田里开展试验,对比机械打孔膜下小苗移栽和常规的膜上移栽,采用机械打孔膜下小苗移栽的烟苗根系更稳定,移栽后成活率高,长势好也易于烘烤,当年我惊喜地发现亩产值比去年增加了200多元。”
在以后的烟叶种植里,烟草公司又推广新型有机肥、抹芽封顶及上部烟叶充分成熟采收等技术的时候,他都不折不扣地把这些技术运用到生产中,他的烟田成了名副其实的“样板示范田”。“很多技术的配套要与我们当地的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我们这里的种植管理模式,这就要勤钻研,深考虑。”赵高仲说起种烟总是有那么一套。
近年来,赵高仲种植烟叶面积均在50亩左右,年均纯收入达到17万元。提起种烟,赵高仲说道:“这几年,政府和烟草公司对种烟的扶持力度更大了,冬地翻犁、使用有机肥、流转土地都有补贴。烟站还帮我们成立了烟农互助小组,烟叶移栽、采烤季大家都互帮互助,种烟更轻松了。种烟不仅让我的腰包鼓了,家庭关系也更加和谐了。”
种烟久了钻研出了门道,每年收入都有十几万,除了满足老两口日常开销和女儿的学杂费,遇着大事也不用张口向儿子要,而且每年春节赵高仲家还有一项“习俗”,两个儿子每家都给他们老两口拜年,赵高仲每家也会发一个二万元的大红包。儿子儿媳十分高兴,女儿也是宠成了公主,赵高仲作为一家之主受到家人尊重和支持,自然也十分开心,全家其乐融融,家庭关系自然更加和谐。
近几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农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选择返回家乡创业。作为一名资深老烟农,赵高仲发挥自己的特长,召集部分人员给大家算了一笔经济账,动员大家通过种烟富起来。
疫情过后“我们外出打工一天200元已经不低了,掐头去尾一年工作10个月,就算每个月30天都干满,一年下来也挣不到8万块钱。时间不自由,家庭、老人、孩子都照顾不上。然而种烟就不同了,从4月份移栽到10月交售完成也就6个月时间,最忙的时候也就两个月,再说都是自己的活,时间上比较自由,实现自己的产业自己说了算!”
在他的动员下,场坝镇摩多村近两年种植户数和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种烟的农户多了,劳动力又成了一个问题。烟农多为植烟面积20至30亩左右的种植专业户,雇人无疑将极大程度增加成本,为此他通过摩多村烟农互助小组,组织小组成员间开展劳动互助。作为互助组组长的他,总是积极主动地帮助其他组员答疑解惑。
“赵组长不仅技术能力强,经验丰富,还有一副热心肠。多亏了赵组长的指导,不然我的损失可大了。”摩多村烟农付在春说道。付在春是摩多村新增烟农,烟叶烘烤尤其是对密集烤房的操作方面经验不足。“遇到问题,一个电话,赵组长总是第一时间帮忙解决,电话里解决不了的不管早晚他都会来烤房查看。”
问题多了,询问的人多了,难免分身乏术。为此每到烘烤季,赵高仲便组织小组成员晚上小聚,互相谈谈心,聊聊天,遇到问题大家讨论解决。在他的组织带动下,摩多村收入超10万元烟农就有十几户。烟农得到了真正的实惠,种烟积极性自然更高了。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