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河南渑池:40年接力绘就“烟叶蓝图”

2022年12月21日 来源:V观渑池 作者:席新超
A+ A

冬日暖阳,普照大地。2022年12月17日,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坡头乡汪坟村烟叶示范区,一片片冬耕过的烟田映入眼帘,望不到边。

“汪坟村发展烟叶40年,如今,全村除了种植小麦、辣椒等农作物外,其他地块种的全是烟叶。”今年72岁的李勤学家住汪坟村,经历了汪坟村烟叶产业发展的“前世今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汪坟村人接力绘就“烟叶蓝图”。

老支书留下的话

汪坟村地处深山,祖祖辈辈靠种植小麦、玉米这两种农作物维持生活,清苦的日子像日出日落一样恒定。

1982年,时任汪坟村党支部书记的康石英带领几名村民出山考察后,将第一粒烟叶种子播撒在汪坟村肥沃的红土地上,也播进了村民的心田里。

这一年,汪坟村4户烟农种植了不足10亩烟叶,烤后烟叶由渑池县各乡级供销合作社代为收购。这几户烟农常常是赶着牛、拉着车在崎岖狭窄的山路上行走几十公里才能到达烟叶交售点。

一季下来,一亩烟叶收入高达一百四五十元,足足比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增收近百元。这一算账,让汪坟村“炸开了锅”。

康石英组织召开村民大会,细算产业收入账,挑灯夜战学习烟叶种植技术,跑遍青山规划烟田,苦心谋划全村发展大计。

汪坟村沟深坡陡、山多地少,康石英盘算着如何在“螺蛳壳里做道场”,让“巴掌大”的地块铺展开来。最后,村里决定以不占青山为原则,动员群众让荒坡变良田,增加村里的耕地面积。

“现在汪坟村耕地面积4500亩,人均3亩,近三分之一土地是老支书那个年代带领群众开垦的。”现任村委会委员康八周说。

有了充足的土地,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汪坟村村民种植烟叶的劲头更足了。

“咱汪坟村只有走种植烟叶这条路,才能摆脱苦日子;咱村若能种上千亩烟叶,不愁过不上好日子!”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蓝图,作为与康石英同龄人的李勤学,老支书的话犹在耳畔。

老支书康石英走了,但村民们把他留下的话绘就在汪坟村的土地上,一刻也不敢停顿。

开枝散叶为青山着色

1984年,渑池县烟草公司成立,烟叶产业开始按计划组织生产、收购。

烤烟的醇香飘散在汪坟村的角角落落,在烟草公司推动下,汪坟村种烟规模快速扩大。

1985年,渑池县烟草公司在汪坟村设立烟叶流动收购点,兑现“定时定点,能收尽收”的服务承诺,实现了群众卖烟不出村。

1987年,渑池县烟草公司向汪坟村派驻工作服务队,走村入户宣传烟叶生产政策,下烟田传授生产技术,火热的劳动场面让汪坟村再次沸腾。

“工作服务队为我们解决了烟叶生产技术上的问题,烟叶产量由最初的三四十公斤提高到六十公斤左右。”李勤学回忆说。

1993年,渑池县烟草公司在汪坟村设立烟叶收购点,喜庆的鞭炮声在汪坟村青山峡谷中久久回响。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十年间,汪坟村从最初的4户种烟户发展到370余户,烟叶面积从不足10亩发展到800余亩,全村近七成农户端上了烟叶产业的“金饭碗”。一栋栋红瓦房拔地而起,村民们搬进了宽敞亮堂的新房舍,结束了祖祖辈辈住石头房的蜗居历史。

乘上“复兴号”快车

进入新世纪,汪坟村烟叶种植面积突破千亩。

“汪坟村村委会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每届村委会都把烟叶当作‘当家产业’来抓,这似乎成了老支书留下的不成文的‘村规民约’,一直在延续。”村委会委员、汪坟村第二代烟农康八周说。

像康八周一样的“烟二代”还有许多,他们接过父辈的接力棒,使汪坟村烟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2013年以来,渑池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在汪坟村开展修建机耕路、建密集烤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烟叶井窖式移栽、揭膜培土、豆浆灌根等生产技术,在政策支撑、科技驱动、深度指导的催化作用下,汪坟村烟叶质量得到大幅提升,汪坟村烟叶产业发展乘上了“复兴号”快车。

“2021年汪坟村烟叶收入512万元,今年烟叶种植面积达到1858亩,较去年增加638亩。未来,汪坟村有信心实现烟叶收入过千万元。”康八周说。

40年初心不变,40年耕耘不辍。如今的汪坟村家家户户开上了轿车不说,还在县城购买了商品房。“县城两套住房,两个儿子一人一套,冬天俺全家回县城住。”笑起来的李勤学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日前,渑池县烟草公司就烟叶产业发展工作进行系统谋划,坚持将烟叶产业布局、基础配套设施等资源要素向质量特色突出、生态条件优良等区域转移,以“二次创业”的精神推动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消息传来,汪坟村再次“炸开了锅”,40年接力绘就的“烟叶蓝图”将再次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